29446326,.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应做这些事,.2015-12-13 10:34:18 ,.庞晟,.庞晟,.middle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应做这些事

  今天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凄厉的警报声将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于耳畔,在将雪未雪的冬日街头,佩戴起紫金花的南京人又伫立街头,回首这座城市78年前最惨烈的历史。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特殊年份里,举国上下同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用胜利告慰逝者的同时,灾难历史再一次警醒国人,民族伤痛绝不能重演。据新华社

  今天上午10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为悼念30万遇难同胞,寄托我们的哀思,今天,我们应该做这几件事:

  1.10:01,南京城将拉响警报,如果你听到警报声,无论在做什么,都请停下来,为遇难同胞低头默哀1分钟。

  2.如果你在开车,请停车鸣笛志哀。10:01,南京主城区范围道路上的机动车停驶鸣笛志哀1分钟(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除外,火车、船舶同时鸣笛志哀)。

  3.市民外出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减少驾车出行。如果你驾车出行,请别走快速内环,给公祭让路。

  4.请尽量穿着素色衣服,寄托对遇难同胞的哀思。

  5.请停止娱乐活动。《南京大屠杀辞典》(2-5卷)、《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简明读本》《程瑞芳日记》《日军罪行证明书》等已出版或刊载,不妨读一读。

  6.如果你有时间,请参加公祭活动。

  当天,在南京的中山码头等17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兴隆街道月安社区等12个社区和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国家公祭仪式同步举行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活动。大家可以前往祭奠遇难同胞,送上鲜花。位于南京鼓楼广场的现代快报大屏将直播国家公祭仪式,如果你经过这里,不妨停下来,观看直播。

  现代快报 鹿伟

  提醒

  明天起,三期新馆对外开放

  12月7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新馆开馆,举行了“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主题展开展仪式。许多人关心,公众何时可以去参观?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发布公告称,本馆基本陈列《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自2015年11月23日至12月13日闭馆,12月14日正常开放。12月14日起,“正义必胜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主题展对参观者开放(不含旅游团队),实行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预约参观。2016年3月1日起,全面开放。

  声音

  日本学者笠原十九司呼吁——

  否定论者应赴南京,倾听幸存者证言

  日本南京大屠杀问题研究专家、都留文科大学名誉教授笠原十九司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肯定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对保存和铭记人类负面历史的积极意义,呼吁日本南京大屠杀否定论者亲赴南京,倾听幸存者的证言。笠原指出,南京大屠杀作为人类的负面历史不仅不应被日本人遗忘,更应该被整个世界铭记。“保存负面历史史料正是为了警示后人不再重复过去的错误。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对了解整个人类犯下的历史错误和战争罪行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日本南京大屠杀否定派声称大屠杀相关证据只是“传闻”或间接照片,缺乏屠杀现场证据的说法,笠原指出,想在日军占领区拍到屠杀发生瞬间的照片基本不可能,否定派的逻辑明显经不起推敲,而当时日本兵拍摄的砍杀中国平民、强奸女性的照片,以及原日本兵日后的证言足以证明屠杀确有其事。

  “南京大屠杀对很多无辜平民造成巨大伤害。它不仅只是杀与被杀,更毁掉众多无辜市民原本的生活、夺走他们应有的人生。南京大屠杀不应被遗忘,”笠原说,“希望日本政府能承认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错误,推进与中国的对话。”笠原最后强调,如果日本能出现敢于承认南京大屠杀事实、出席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活动的领导人,那日中关系势必会得到改善。据新华社

原标题: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应该做这几件事

  他们在南京九死一生胜利是最大的安慰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应该做这几件事

  临近国家公祭日,98岁的湖南老兵周广田,特意坐火车来到了南京。“南京是我的生死关,我在这里九死一生。”78年前,他带领着一个排的战友守卫光华门,初战告捷,但撤退时遇上日军攻击,战友几乎全部牺牲,他死里逃生。

  笑中带泪,难忘牺牲战友

  南京保卫战老兵 周广田 98岁

  在重庆听到胜利消息,一跳跳好高

  周老的思维依旧清晰。老人回忆,1934年初,长沙市以高中生为主的爱国学生共70多人来到南京接受军训。当时只有16岁的他是其中之一,被编入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一团一营一连,“我们接受了当时最正规、最严格的军事训练,以求日后杀敌报国!”

  1937年12月上旬,侵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越过句容防线,直扑南京光华门外。

  “当时我是教导总队军士营一连二排代排长,军士营全是武汉入伍的爱国学生。”周老说,12月11日凌晨,他在光华门城楼观察敌情,发现了一辆坦克和4辆装甲车停在离城门约200米处。

  12日拂晓,日军的平射炮、重机枪集中火力猛攻光华门城门。

  光华门城门是南京城墙最紧要的城门,但当天只有他们一个排在城内防守。

  城门破出一个洞口,约一个排的敌兵大声叫着冲向洞口。“我排四、五班在城墙上居高临下痛击敌人,六班则在城门洞内两侧阻击敌人。”

  “先冲进城门的四个敌兵被我们击毙,其余敌兵在机枪和手榴弹的猛烈攻击下夹着尾巴退走了。”此战,周广田的排只有两个人手臂受伤。而敌人则陈尸4具在光华门城门洞口。

  初战告捷,周广田带领的全排士兵斗志昂扬,“大家纷纷表示要与光华门共存亡。”

  不过到了下午,周广田接到了撤退命令,上级指示他们从挹江门出城,赶赴下关集合过江。

  这让周广田心怀愧疚,“我上午与全排弟兄约定死守光华门的誓言成了空话。”13日凌晨,周广田带领士兵们到达下关码头(今为中山码头),因为想过河的散兵很多,根本没有船只。

  到了拂晓时分,日军兵舰已接近燕子矶。

  情况紧急,周广田看到轮渡码头侧面停有一小块竹排,立即命令不会游水的十几个弟兄登上小竹排划过江去,会游水的30来个弟兄则脱掉棉军服,和他一起跳江撤退。

  “我游了约两百多米,幸好上游先后漂来三块小长木板,我抓住先漂来的两块骑在上面做船使,后来的一块抓住做桨划。”但此时日军的两艘兵舰和几只快艇冲来,用火力猛扫水中的散兵。

  周广田立即沉入木板下,躲过一劫。

  而等他伸出头来再看时,小竹排上十几个战友已经被日军射死在江中,“血仇啊”周老嘴角颤抖。

  后来,周广田经过芦苇林、躲过炮弹、走上铁路,步行了一天一夜后,最终遇到教导总队收容站人员,死里逃生,之后随部队去了武汉,又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在一次战役里打死了20多名日本士兵。

  经历了九死一生,周广田盼到了抗战胜利。

  “当时我在重庆的军官训练班。”他清楚记得,8月15日那天,大街小巷的广播都在播放胜利的消息,“我兴奋极了,一跳跳好高,”他笑中含泪,“当时我想,如果战友们在这里就好了,胜利是对他们最大的告慰。”

  “有国家的肯定,老兵越来越好”

  如今老人已经近百岁,回望过去,想起现在,他很感激国家的重视。如今每次出门,他都将几个月前刚拿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别在左胸的最上方,“这是国家给我们的肯定,我觉得很欣慰,也很光荣。”周老说,这几年,他能够深刻体会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敬意,“我们老兵越来越好了,不只是物质上的好,更重要是精神上的。”老人说,有时坐出租车,司机看到他的勋章,知道他是抗战老兵,常常不要钱;买东西,人家经常给我打折。不过每次,周老还是会坚持给钱,“他们挣钱不容易,但他们能这样做,我心里真的很高兴。”

  近几年,每到这个时候,周老都会从湖南来到南京,上光华门祭奠战友。周五现代快报见到周老时,他刚刚参加完两场和公祭日有关的活动。虽然一早就起来,老人并不显得神情疲惫。这两年,随着国家对老兵群体越来越重视,周老的日常安排也越发紧凑,“有时一个月要出去参加好几场活动,遇到历史节点就更多。”即使把自己的故事已经重复说了几千遍,但老人并不觉得辛苦,“我乐意说,愿意把历史告诉更多人。”

原标题: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应该做这几件事

  要趁现在把经历告诉更多的人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应该做这几件事

  李高山,生于1925年2月,已经91岁了。这位头发花白,走路不怎么需要人扶,说话清晰只是耳朵有些背的老人,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老兵,同时又是从日军刀枪下逃生的大屠杀幸存者。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南京保卫战老兵 李高山 91岁

  去年曾参加国家公祭仪式

  去年,李高山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抗战老兵的代表,被邀请参加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此后,现代快报曾采访过李高山,他表示能参加国家公祭仪式异常激动,“这是国家铭记历史的举动,今天我们也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今年的国家公祭日临近,李高山又忙开了,好几天下来,大会小会不断。

  他的儿子李真铭有些担心,“爸爸去年2月份脑中风,虽然还能走路,但思维受到了很大影响,想事情久了会头痛,有时候也会出现记忆错乱。”他也想劝劝老人家不要太操心,但终究还是开不了口。

  李高山告诉,他上个世纪90年代去日本作证时,给日本学生们讲自己的经历,他们都很感动。如今,这一段历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他感到很高兴,“不累,一点都不累,趁着现在,我要把我的经历告诉更多人。”

  江边撤退被日军抓到

  “我老家是广东的,十一二岁的时候,父母先后去世,成了孤儿。为了活下来,就当了兵。”李高山告诉,他当时在广东军第一五四师三营三连当勤务兵,淞沪会战时期,他跟着部队支援上海,但还没到上海,就收到了撤退的指令,之后就随着部队撤退到南京。

  李高山回忆,当时他们想在宝塔桥渡江撤退,但到了江边发现没有船。“没办法,到了晚上,我们想从挹江门进城,但城门关得死死的,我们只能在地下打桩子,抛绳子,趁着天黑一个一个爬过去。爬到城墙上以后,几个伙伴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也不知道去哪里,就四散分开了。”

  “第二天我们就被日军抓起来了。我们手被他们绑在身后,带到了几间木房子里。当时房子里面人特别多,他们(日军)要用枪杆子顶着我们,才能勉强把门关上。”78年前,李高山只有13岁,从个头看还是个小孩,“当时在房子里面,我挤在他们中间,气都喘不上来。”

  胜利来之不易 不要忘记历史

  过了没多久,日军突然在二楼架起了几挺机枪,朝着一楼挤成一团的人群开枪,大部分人都被当场打死,但李高山因为个头小,露不出头来,所以没有受伤。由于倒下的人太多,挤开了通往二楼的楼梯,李高山和十几个没被打死的人一起趁着天黑,从二楼的阳台溜走了,但有些人从阳台上跳下来扭伤了脚,又被日本兵抓了起来。后来,他和其他几个人在屋顶上躲了五天五夜。后来他们被日本兵发现,但可能是看李高山年纪小,日军放了他一马,带他到部队做苦力,而其他伙伴全都被杀了。没过多久,他被放了出来,一个妇女看到他全身是被风干的血迹,把他送到了难民营。“在难民营,有一家人没有儿子,可怜我是个孤儿,就收养了我。”

  1945年,抗战胜利时,李高山21岁。说起1945年的南京,李高山已经没有太多的印象了,“胜利来之不易,前辈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生活,不要忘记历史,要珍爱和平。”

原标题: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们应该做这几件事

责任编辑:庞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