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18533,.人社部:延迟退休方案今年推出 会考虑区别对待,.2016-03-10 06:59:35 ,.204004,.赵雪晨、朱惠悦,.middle

人社部:延迟退休方案今年推出 会考虑区别对待

8-1603050RFHC.jpg

尽管9日的部长通道上群星闪耀,但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却因延迟退休和就业两个热点话题而成为当天的最热门人物。

一直以来,延迟退休作为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而广受关注。昨天,尹蔚民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网络上有一个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和公式在流传,这是一种误读,不是正确的方案。

延迟退休方案今年推出

“里面的依据、目标年龄等和正在制定的方案都有差距。”尹蔚民同时透露,今年会推出方案全文,并征求社会意见,修改后再按程序推出。

讨论依旧的延迟退休方案终于要推出了,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60、70后人群。有人大代表认为,延迟退休可以多收和少发几年的养老保险,这样的一多一少对于目前养老金缺口的弥补也是一个利好。这是世界范围解决养老问题的通用做法,也是一个不得不采取的办法,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尹蔚民说,延迟退休等政策是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让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所确定的方向。在具体实施上,会考虑区别对待、分别实施、提前通知、预先预告四个方向。

2015年年底,社科院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下称“绿皮书”),建议中国从2018年起延迟退休。绿皮书提出建议,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

第二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相关稿件

【质疑】延迟退休是因为养老金不够用了么?人社部这样回答

【专家】社科院建议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 到2045年延至65岁

【调查】超九成受访者不愿延迟退休 七成赞成弹性退休

【规划】三问延迟退休:何时开始?如何推行?有何影响?

【热点】新华社五问延迟退休:能解决社保基金缺口问题吗?

【影响】工会界:延迟退休每年或减少700万个就业岗位

1448174569157.jpg


就业工作任务艰巨

在去产能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此前表现亮眼的中国就业数据今年会不会出现下探?在回应这一问题时,尹蔚民表示,中央已经制定了相关措施,应对可能到来的就业压力。

他说,政府工作报告对2015年就业工作已经进行了总结和肯定,“十二五”时期的就业总体稳定,是经济运行的亮点。

总结过去的工作,当前就业好于预期主要有三个原因。尹蔚民说,首先得益于中央的重视,把就业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其次,得益于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6.9%的增速在全球名列前茅。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容量更大,就业容量也大大增加。“十一五”时期经济每增加一个点能拉动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到了“十二五”时期这个数字大大增加。

最后,就业的稳定得益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红利的释放,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50%,服务业对新增就业的贡献要高于一、二产业,创业创新等对就业产生了巨大作用。

谈到新一年的工作部署,尹蔚民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新增就业要1000万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这个任务和目标艰巨。

“目前的就业工作可以总结为两句话:形势复杂,任务艰巨。”他表示,当前影响就业主要有几大因素:一是化解产能过剩将会有部分职工下岗分流;二是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用工需求减少;三是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就业压力较大,今年毕业生760多万,比去年增加60多万;四是还有一些中低学历的青年劳动力也有700多万,两者相加有1500多万,压力很大。

尽管任务艰巨,但他表示充满信心。尹蔚民分析称,首先,中国经济依旧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GDP在6.5%以上的增长为就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和前提。此外,还会采取更多的措施努力增加就业岗位。

从今年的具体措施来看,尹蔚民介绍,当前会努力开发就业岗位,特别要跟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协同推进,特别是通过服务业、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带动就业)。另外,要通过多措并举,妥善做好下岗分流。同时,继续实施大学生就业计划、创业引领计划。最后,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政府也将增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在谈到当前的就业政策时表示,今年的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到位。“从目前来看,大城市比较好,创业率、就业率都比较高,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成都等都还不错。”

吴江说,今后政策要更多地向西部、二线城市倾斜。他同时认为,就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还应协调推进,更多地创造就业岗位。此外,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就业政策、创业扶持政策、职业培训工作都需要具体精准落地。


     相关稿件

【质疑】延迟退休是因为养老金不够用了么?人社部这样回答

【专家】社科院建议2018年开始延迟退休 到2045年延至65岁

【调查】超九成受访者不愿延迟退休 七成赞成弹性退休

【规划】三问延迟退休:何时开始?如何推行?有何影响?

【热点】新华社五问延迟退休:能解决社保基金缺口问题吗?

【影响】工会界:延迟退休每年或减少700万个就业岗位

推荐阅读

p49_b.jpg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将拿出延迟退休方案,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喊”了多年,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这一涉及亿万劳动者的话题,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聚焦的热点。

延迟退休从方案到落地需要经过哪些程序?实施会带来哪些影响?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还有哪些期待?

一问:政策落地还需经过哪些程序?

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从人社部拿出方案,到最终全面实施,中间还需要经过哪些程序?

一些业内人士和代表委员表示,至少还要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按程序报批、各地出台细则三道程序。

有多年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保工作经验的全国人大代表项晓云说,延迟退休政策涉及面广,各方观点、意见尚不统一,因此政策方案制定后,必须要经过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完善修改,才能凝聚社会共识,确保政策出台后能够快速落地。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男干部、工人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的退休年龄,是根据国务院1978年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确定的,当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此外,中组部和人社部去年出台政策,明确正、副处级女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年满60岁退休,如本人申请可在55岁时自愿退休。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表示,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对退休年龄并未有其他详细规定,因此,延迟退休政策可能不涉及法律修改,“不过,方案完成修改后,肯定还需经过相应程序报经批准,才能最终出台。”

还有专家指出,参考养老“并轨”政策实施过程,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后,各地还将结合实际情况,在国家政策基础上出台具体实施细则,便于基层执行落实。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这项政策可能有若干年缓冲期。2016年开始征求意见,如果2017年正式出台,可能要在2022年左右开始实施。

二问:是否会挤占就业岗位?

目前,全国每年毕业700多万名大学生,去产能也涉及百万人安置问题。有人担忧,延迟退休与去产能可能对就业产生多向挤压,导致就业岗位大量减少。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表示,延迟退休和减少就业岗位不是简单线性替代关系。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企业结构都处在转型过程中,延迟退休带来的就业压力能够通过结构性转移就业缓解。例如,在与老人、儿童相关的服务业领域仍有上千万岗位的缺口。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表示,按照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区别对待、分步实施的原则,如果延迟退休2021年从女职工开始实施,据测算,影响的就业岗位数当年为77万个左右,2037年为171万个左右,2050年末为175万个左右。在这一长期的过程中,我国人口结构会有很大的改变,延迟退休对我国就业冲击有限,不必过分担心。

金维刚表示,延迟退休实施后可能会对灵活就业人员、企业效益不好的员工和长期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产生一定影响。全国政协委员朴惠善等一些代表委员提出,在机关事业单位,若不相应增加编制和职数,年轻人在晋升等方面可能受到直接影响,需要研究解决办法。

三问:社保费率会降吗?

有观点认为,延迟退休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的社保支出总量将继续增加,不利于企业减负和释放生产力。随着延迟退休,社保费率能否下降受到关注。

尹蔚民表示,如果能够顺利完成推行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等,在确保发放养老金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社保费率。

一位在基层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建议,可以把社保费率下降作为延迟退休的配套政策,同步推出。

四问:能解决社保基金缺口问题吗?

有观点认为,延迟退休政策推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应对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缺口。2011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2012年为19个。日前,人社部表示,去年收不抵支省份为7个,数量有所减少,且都有累计结余。而全国养老保险基金2015年总收入2.7万亿元,支出2.3万亿元。

褚福灵表示,延迟退休后职工缴费年限延长,对于养老保险基金运转总体肯定利好,养老金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此外,有研究显示,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五问:劳动者意愿不同能否实行“弹性选择”?

一些工会界政协委员表示,延迟退休牵涉广泛,建议循序渐进,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有一定的差异性和灵活度,为劳动者设置弹性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兰说,要在区别对待、分步实施的情况下,提前公示,做好意见征集,可考虑充分尊重大家合理的个人选择。

有人大代表表示,延迟退休不仅仅是“多劳动几年”的问题,应该统筹考虑国家社保体系的完善。

朴惠善建议:“在延迟退休的同时,应相应增加岗位配置等指标,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让‘老人’更安心地工作。”(记者乌梦达、徐博、李劲峰、翟永冠、刘硕)

责任编辑:赵雪晨、朱惠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