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35452,.北京政府搬通州 拆迁工作小组即将进驻,.2015-06-15 09:49:05 ,.103710,.姚丽娜,.middle

北京政府搬通州 拆迁工作小组即将进驻

李敏玉(化名)最终还是说服自己,在采集工作结束前的最后一天(6月14日)来到了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东小村服务中心,周围的街坊问了好几个都不愿意来,她只好独自一人前往。“说是要拆迁,但我们什么消息也没有,只是让来登记信息。”李敏玉摩挲着手里的户口本,小声念叨着:“真要转了(非农户口),我们就享受不到现在的福利了,再说,住楼房真没什么好的。”

东小营村服务中心的玻璃门上贴着一则《重要通知》:为确保潞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中“转非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开展对本村农业户籍人口的信息采集工作。落款时间是6月9日,要求完成时间期限是2015年6月15日。

距离最后期限不到一天时间,东小营村的登记工作还未画上句号,大队工作人员没顾上吃午饭,茶杯里冲了一大杯麦片,偶有村民前来登记,老街坊都会坐下聊上几句,大致内容也都是在打听拆迁的具体消息。该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周边几个人口较少,条件一般的村子已经完成登记,拆迁工作组即将进驻,东小营村也很可能会被划入第一拨拆迁的村子。但对于市政府是否的确要搬迁至此,都是从网上看来的消息,谁也没个准信。

摸底工作接近尾声

穿过北京东六环,顺着运河东大街一路向东,从郝家府到东夏园再到潞城,这是2014年底新开通的六号线往东的最后三站,不同于市区地铁站边挤满的黑车司机和烧烤小贩,走出站台目之所及是大片的荒地和树林,而潞城镇大大小小十多个村子散落在地铁站的南北两侧,仍以其本来的形态存在着。

东小营村的村民略带自豪地说,地铁公司租用了村里很大一片土地,他们能有持续不断的收入,而这份收入几乎是本村农业户籍的村民都能享受—每年2000元的过节费以及老年人按年龄分段每个月领到得补助。也正因如此,这则与“转非”有关的通知让不少村民心里打起了鼓。“拆迁说了很多年,登记信息是头一遭。”李敏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到,虽然心里多少有些不愿意,但大势不可逆,“我姐在郝家府,听说拆迁工作组马上就要进驻了。”

郝家府村距离东小营村不过5分钟车程,相比东小营村,这里的商业气息更浓一点,村口水果摊、小超市占据了入村两边的道路,如果不是刺耳的电钻声,很难发现夹杂在一堆小商铺中间的村委会所在地。“这就是在给拆迁组准备房子。”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可以看到紧挨着一排平房西侧的空地上,已经搭起了几间简易的房屋。据现场人员的描述,还有几天屋子就能搭好。

据了解,郝家府、古城等村信息登记工作已完成,包括其在内的3个村子将划入第一拨拆迁计划,而东小营也有可能从第二批提前到第一批。“我一个朋友是搞拆迁的,前几天接到消息跟我说,我们村(东小营)要提前了,据说占了一条路,地铁等着要用,如果开始的话,按照计划就是3个月完成任务。”东小营村另一个村民对记者说道。

3个月时间在多数村民看来像被按下了快进键。“拆了搬去哪里住还不知道,只能到跟前再说了。”李敏玉说。

政府搬迁传闻潮涌

“这几个村是政府预留地,北京市政府下属部门可能要搬过来,2017年入住。”上述负责登记信息的大队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但当记者问道,是否已经接到相关的通知文件时,她表示一切消息也都是从网上看到的,“目前我们接到的通知就是为搬迁做准备工作,17个村先核实人口。”

而此前网传的《潞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范围内暂停办理有关事项的函》中,包括东小营村在内的17个自然村已暂停新建房屋、办理入户等业务。记者从现场获悉,以东小营村为例,早在5月11日便冻结了户口转入的工作。“在这之前转户进来的络绎不绝,差不多转了几十户。”东小营村的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赶在户籍大门关上之前冲进东小营村等自然村,似乎成为这个区域的缩影。不管是通州的楼市还是与通州沾边的概念股,似乎都在消费着这场有可能会到来的变革。这个距离北京最近的郊区,发酵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传言”。

6月12日,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北京”搬离北京?官方回应:以权威发布为准》中,多位北京市直属机关的公务员表示接到了要搬到通州的通知,一位在北京市规划系统工作的公务员也在文中表示,有可能搬,因为“领导是这么和我们说的”。

6月13日,香港《文汇报》一则《北京党政机关国庆前迁至通州》的消息,更是点燃传言。文中提到,北京市四套班子(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将在今年国庆前夕全部由城区迁往通州区,具体搬迁方案不日即将正式公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拨打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府办公厅的电话核实,值班人员均称不知情。市政府办公厅值班人员称,两天前宣传部新闻处已做了回应。

据人民网6月9日报道,对于网上有消息称“北京市政府搬迁通州步入倒计时”一事,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网络传言不可信,以权威部门正式发布为准。

拆迁工作小组即将进驻

从目前实地的采访情况来看,第一批拆迁的工作还未展开,按照当地村民的说法,部分村子会在本月15日迎来拆迁工作小组进驻,预计3个月完成任务,也就是说在国庆之前有可能完成第一批拆迁,“但这都只是预计,拆迁中各种说不准的事情,谁知道需要多久?”上述村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2004年到2015年,从最初通州出现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里的11个新城之一,到目前传闻中的未来北京市政府所在地,再放大到整个京津冀区域规划来看,通州都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至于有关消息的真真假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求证了多方人士,有人答政府部门的朋友基本都已内部确定,亦有人称有规定不能对外谈论此事。

可以确认的是,6月13日上午,北京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会上提到,对于北京来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大城市病”难题的必由之路,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好北京市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工作要点,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中实现首都更好发展。

从潞城到北京城区,要穿越的不仅仅是从东六环到东四环的距离,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走访中,这里还没因为轨道交通的开通而吸引大量的人流,采访当日的午后,甚至还有村民赶着羊群在路边走过,轨道交通穿破此地原生态的生活面貌,也将会成为改变一切的前哨。

【延伸阅读】北京市政府东迁传闻刺激通州 多个楼盘酝酿提价

北京市政府东迁传闻刺激通州 多个楼盘酝酿提价

通州概念又袭 利好还是泡沫?

通州房涨价?有人喊没人敢

===全文阅读===

北京市政府东迁传闻刺激通州 多个楼盘酝酿提价

作为北京楼市最敏感的区域之一,通州楼市走势一向备受关注。

近日,“通州部分项目封盘待涨”的消息频繁见诸报端,“封盘”则源于北京市政府机关单位将东迁的传闻。实际上,这一传闻已流传两年多时间,迄今仍未得到官方确认。

《华夏时报》记者走访多个项目后了解到,通州项目“封盘”更多是销售人员的一种销售策略,公司层面并未明确这些项目将封盘停售。

业内人士认为,通州楼盘“封盘”的逻辑并不充分,首先取得预售证的项目按预售管理规定不得捂盘惜售;此外,北京市政府机关单位东迁的消息早已在坊间流传,房价上涨预期已透支,此时封盘只会对去库存造成不利影响。

不过,通州楼盘的涨价预期正在变为现实,多个项目正酝酿提价或已上调售价。

“封盘”系误传

伴随着北京有关机关单位东迁通州潞城区的传闻再度发酵,一些项目也传出“封盘待涨”的消息。

据媒体报道,K2玉兰湾、华业东方玫瑰两项目的销售人员都曾表示将“封盘”,但本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销售人员所称的“封盘”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例如有报道称,“华业东方玫瑰项目销售员表示,D区的5栋楼中有3栋楼封盘停售,期待机关单位搬迁后涨价出售。”

但6月12日,华业东方玫瑰项目销售负责人对记者澄清:“华业东方玫瑰的D区已经基本销售完毕,不存在封盘情况。目前在售的主要是C区,其中有3栋楼正在施工,约有700套房源,尚未对外销售的原因是还没有申请预售证,预计将在明年开盘。”

与之类似,K2玉兰湾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有个别销售人员称7号楼2单元封盘,这只是销售代理的销售策略,公司并未封盘停售。玉兰湾面世已有两年多,目前只剩下一些大户型尾房,7号楼作为K2玉兰湾的楼王产品,具体销售方案还在进一步制定过程中,公司会根据市场接受情况酌情制定。”

“目前K2玉兰湾剩余房源主要是180平米到240平米的大户型产品,在目前市场回暖的情况下肯定不会封起来不卖。”上述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

被传已封盘停售的合生滨江帝景项目现场负责人也表示,“封盘是媒体对项目营销策略的误解。”据介绍,目前合生滨江帝景项目剩余房源不到300套,仍会按照此前计划的营销进度进行销售,预计在今年内清盘。

“合生滨江帝景此前组织过一次团购并已经售罄,现在计划再组织一次团购,正在向公司申请团购房源、确定团购价格,并未封盘停售。对前来看房的购房者我们会告知团购情况,等待项目确定团购的房源数量和价格再集中认购,如果有客户不愿意等,我们仍会对其销售”,该负责人解释道。

此外,包括东亚印象台湖、京贸国际公馆、首开·缇香郡在内的通州项目负责人均表示,剩余房源将继续顺销,没有“封盘待涨”的计划。

部分项目拟调价

在多项利好政策的叠加效应下,调整一年有余的通州楼市最近明显回暖。

“根据我们对通州部分项目的观察,多数项目正在制定涨价方案或已小幅上调售价。”通州某知名项目管理人士对记者表示。

位于通州的首开·缇香郡宣布自6月20日起,价格将在目前13850元/平米的均价基础上,微调一个点;相比之下,京贸国际城售价涨幅较大,从27300元/平米上调至31000元/平米,涨幅近10%。但达到如此涨幅的项目并不多见。

“目前我们在售房源已经不多了,这部分房源后期还没有调价计划,目前毛坯价格在25000元/平米左右,相比此前上涨约500元/平米;精装价格在27000元/平米左右,相比之前上涨1000元/平米。”华业东方玫瑰项目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上调售价并非仅因为政府机关单位东迁的传闻,准备提价的主因来自成交量的好转。“我们楼盘从去年4月份入市,但所售房源基本上是今年上半年售出的,项目拟调价也是因为成交量的提升。”首开·缇香郡项目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尽管近年来通州新出让土地、新开工楼盘不多,但一些老项目仍有较多房源未出售,此外还有部分新盘刚刚入市或尚未入市,供应上难以支撑房价大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通州在售的楼盘约有40多个。其中,首开万科台湖新城·公园里的住宅部分尚未开盘;京贸国际城尚有3栋楼没有开工,估计明后年开售;首开·香溪郡则计划在近期开盘;首开·缇香郡共计4000套房源,目前只开了不到四分之一;京贸国际公馆共20栋楼,现在仅有3栋楼在售。此外,保利大都汇、华业新北京中心、世界侨商中心等项目尚未入市。

根据网易房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通州区累计未售新建商品房13947套,按照近6个月每月成交680套计算,需20个月才能消化目前库存。

通州概念又袭 利好还是泡沫?

最近这十年,通州楼市犹如过山车,一有利好就猛涨,遇到调控就下跌。最近,通州又站在了楼市调控的风口浪尖。

每一次有利好传来,通州楼市总会成为最先感知的那一个,这次也不例外。

这半年的时间内,通州楼市成功实现从高库存、快去化到封盘涨价的“三级跳”。

业内人士认为,在最近这半年,相比其他区域,通州是利好出现得最多的区域,也将是未来市场最活跃的区域。但是,这种“激进”能持续多久?

涨价在即

多年来通州“3万不破”的魔咒正在发生变化。多个楼盘涨价,个别突破3万元大关,还有项目封盘准备调价

这一次,又是通州站在了楼市调价的风口浪尖。对于多年来“3万不破”的魔咒,当下正在暗中发生变化。据市场消息称,近期通州多个楼盘涨价,其中,京贸国际城的价格已经提升至31000元/平方米、K2清水湾最终定价或将突破4万/平方米等信息此起彼伏。

对此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购房人。在大兴西红门已经有一套两居室的付伟宇,近期眼看着楼市升温的同时,也有了换房的想法。“四环以内是不敢想了,最近觉得通州很火,因为有不少利好的消息。去看了几个项目,最终锁定了华业玫瑰东方。”但是就在对比户型不到两周的时间,付伟宇就接到了销售打来的涨价电话。“我们本来还想托关系找开发商打折,现在可能连买到心仪的户型都很难了。”他告诉记者,所托的关系人从开发商处得到的反馈是,只有在售的“楼王”可以有一点折扣,其他少量的在售产品售完为止,下一批开盘的产品即将涨价。

尽管对于项目价格调整的回应仍然相对保守,但“今年以来通州市场比去年真的要好很多”是多位房企负责人不约而同的感受。除了贷款政策上的“松绑”、市场释放的旺盛需求之外,记者经过多方了解发现,近期关于“通州副中心”的概念被重提,相关细节的丰富程度,足以成为激发在售项目做出调整的重要因素。

据记者了解,位于通州区的一个老项目,5月份的成交量就逼近100套,目前已经封盘,为下一步调价做准备。“至于什么时候开盘就不清楚了,但调价是肯定的。”该项目所属的集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探因:遭遇政策上升期

今年以来降息、降准、调整公积金等政策出台,加上积分落户政策、“副中心”提法板上钉钉等利好,通州楼市进入上升通道

事实上,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通州楼市的敏感神经被反复拨动。无论是年初,作为积分落户政策的试点,还是“副中心”的提法板上钉钉,通州楼市在暗中完成了蜕变过程。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对于近期相关部门东迁通州的消息,政府虽然没有表态,但其实已经有动作在暗中进行,诸如相关村落的冻结与拆迁,一些配套设施的落地、合作都在积极推进。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副中心”这个概念,在特大城市中,只有上海(楼盘) 提出过,并成功塑造了浦东;而通州作为北京(楼盘) 的副中心,未来的预期十分可期。

“可以感觉到,今年以来到通州来淘房的人明显增多了。”泰禾集团品牌总监沈力男告诉记者,仅从泰禾手里的项目就能够感受到需求的热度。位于通州区台湖的泰禾一号街区,3000套房源已经在一年半的时间全部售罄,最后尾盘销售价格已接近4万元/平方米。同样位于台湖的旗下另一项目泰禾拾景园,推出的高层板楼已经在春节后售完,而洋房产品报价高达38000元/平方米,在首次开盘就实现了3亿元的成交。

“这和今年以来政府降息、降准、调整公积金等各方面的引导都分不开。遇到了政策上升期,购买力开始集中释放。”沈力男认为,尤其是近半年来关于通州利好的政策频繁曝光,将成为区域楼市进入上升通道的动力。

而对于上涨的预期,业内人士的表态并不一致。

通州梨园某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区域内项目涨价是必然,未来区域内成交均价达到3万元/平方米并非不可能。而亚豪机构市场部总监郭毅则表示,近期通州市场的价格确实有变化,但变化的幅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昨天,通州区域的开发商坦言,通州房地产历史已经有过一次极度泡沫,2011年曾出现因为房价下降而维权的事件发生。他建议政府这次要控制好通州房价,通过预售许可证发放、限制预售报价等合理调整和控制通州房价的再次炒作之风。

余波:被限购者转战燕郊

受通州量价攀升影响,燕郊多个在售楼盘售价上涨500元-1000元/平方米

“通州涨价,燕郊沸腾”的定律在这一次的市场上行通道中依然适用。近日,受到通州楼市成交攀升,新一轮涨价潮正在酝酿的影响,燕郊楼市再度重返万元时代。

据记者了解,目前燕郊多个在售楼盘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涨价幅度在每平方米500元-1000元。首尔甜城目前均价12000元/平方米,比之前每平米上涨500元;位于燕郊城南的天洋城4代,相比原报价11800元/平方米上涨了1200元,目前报价为13000元/平方米;而在京平高速周边的嘉都,目前报价也比上月上涨了500元,达到9000元/平方米。尽管与同区域的新房相比,锦绣华庭(上上城理想新城)每平方米便宜了近2000元,但比上一期报价依然上涨700元。尽管如此,根据多个楼盘的销售人员介绍,目前的销售仍然十分火爆。

“如果仅仅是当地的需求,是无法支撑燕郊楼市的供应的。多年来,来自北京的购房人才是燕郊楼市主力军。”某市场研究机构相关负责人认为,尽管年初以来,连续出台降准、降息、鼓励刚需置业的政策导向,但一道“限购”的门槛,仍然将很多有实际居住需求的购房人拦在北京之外。因此,距离北京最近的燕郊成为这部分需求理所当然的出口。

一位曾在燕郊某项目任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燕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承接产业的重要地位。一体化会使北京大批产业外迁,因此,这会带动大批人口外迁。为方便与北京的对接,当地无论是交通,还是生活配套都会有所提升和提高,燕郊房价的上涨也是必然趋势。

政府和企业都要有前车之鉴。通州楼市曾出现过极度泡沫,房价被严重透支,导致此后几年一蹶不振的局面。希望政府不要坐视开发商借风炒作,对顶风调价,制造恐慌的开发商给予一定的查处。

通州房涨价?有人喊没人敢

坊间,对于通州一直有个戏称叫“通利福尼亚州”,作为北京第一个开通地铁并拥有快速路的新城区,在许多通州人心中,通州在北京的地位就如同加利福尼亚州之于美国一般。在楼市中也同样如此,很长一段时间里,通州都被视为各大新城楼市的执牛耳者。但是从2010年开始,“把通州打造成世界级新城”的利好,惨遭爆炒,结果导致了通州楼市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攀高与迅速衰落,房价从3万元/平方米,一路跌到了成本价万元销售的窘境。

经历了5年时间,眼看上一次的伤疤即将愈合,微信平台上,一篇名为“震撼!网曝北京市政府将落户通州,十年传言终成现实!”的文章再次引发了新一轮的炒作热潮。不只是开发商自信满满扬言提价,就连知名学者、教授也摇旗呐喊,公开声称通州房价将要冲上4万元/平方米。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北京市政府搬迁通州进入倒计时”就如同“燕郊即将开通与北京对接的地铁”一样,已经在楼市流传了N遍,每当利益攸关者需要制造话题时,这类消息就被拿出来一而再再而三地炒作。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实际的成交数据看,通州并没有大幅度地波动,制造涨价的恐慌一直被个别开发商挂在嘴边,但落实的并没有几个。并且陈志透露,作为通州新一轮的炒作核心,“市政府东迁”并没有得到任何来自官方的证明,也从未说过市政府职能部门全部迁往通州,倘若未来北京不止通州区一个副中心,提前被透支利好的通州,很可能再度经历一次不堪回首的“过山车”。

市政府“被东迁”N次开发商喊涨N+1次

通州楼盘又要涨价了,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关于“北京市政府搬迁通州进入倒计时”的微信传言配合着通州出现售价8万元项目的新闻,再次将通州推上了风口浪尖。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传言市政府将东迁了。但每一次出现,一些在售项目都能借机拔拔高。

在2010年第一个明确降价,并一口气直降7000元/平方米开盘的京贸国际城,就趁着“利好”的出现,为即将新推出的产品定价3.1万元/平方米。

“新推出的10号楼,以两居、三居为主,已经确定为3.1万元/平方米,相比目前在售楼盘的售价有所上涨。”京贸国际城的销售人员介绍,不止京贸国际城上调价格,现在整个通州房价都在上涨。

据了解,目前京贸国际城在售的8号楼所剩房源不多,均价约2.7万元/平方米,新开楼盘的价格上调至3.1万元/平方米,每平方米上涨4000元,涨幅约15%。

无独有偶,通州另一个知名项目合生滨江帝景,从年初开始就在不断释放将要涨价的信息,但实际上该项目的成交价并未有太大波动。该项目营销负责人表示,集团高层给出的定价高达35000元/平方米,项目方考虑到现行市场中这个价位很难被接受,索性封盘,等待时机。

北青报记者从售楼处了解到,目前合生滨江帝景有C3、C7、C8三栋楼在售,户型面积为137平方米和99平方米三居室。其中137平方米三居室封盘前均价2.4万元/平方米;99平方米三居室封盘前均价2.8万元/平方米,开盘后两种户型价格都会上调。

而刷爆微信朋友圈的“通州房价破8万元”的项目,实际上已经成为通州众多项目涨价的理由。就连业内专家,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也在其微信平台上表示,通州整体房价将要破4万,并组织起了团购买房。

而实际上这个8万元开售的项目,是曾经热销通州的改善型项目K2清水湾预留下来的别墅部分。开发商K2地产的一位负责人向北青报记者解释道,考虑到这部分别墅是现房销售,定价并不受到监管层太多干预,已经命名为“V7九间堂” ,是K2地产最高产品线的代表,因此最后才报了8万元/平方米的高价。但与当前楼市中流行的高报价,低售价做法类似。这个现房别墅项目最终的销售价格,肯定不会达到8万元/平方米,有可能会在5万元上下浮动。

嘴上吵着涨价私下拼性价比

从年初的积分落户到现在的市政府搬迁,一系列的“利好”,都成为开发商涨价的理由。但根据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嘴上吵吵得凶,小幅度的提价也比较常见,但没有任何一个项目敢于大幅提价。相反,由于库存压力巨大,私底下,项目之间都在极力比拼着性价比。

像年初就放风要涨价的合生滨江帝景,在趁热平价销售了一批房源后,选择了封盘,虽然号称要大幅提价,但始终未有明确消息。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合生滨江帝景155平方米三居室,在周边二手房门店的挂牌价格约在 2.4万元/平方米左右,而售楼处主打销售的137平方米的三居室同样卖2.4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即便调价,但考虑到与二手房源的竞争关系,实际售价很难有大幅度的提升。

同样位于通州区的商住项目朝北8080,依靠着洋房般的低密度和紧邻着温榆河的优势,入市以来,认购了近120套房源,成为北京销售第二的商住项目。在面对涨价问题时,该项目负责人对北青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北京市政府东迁的消息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另一方面,据观察,周边的竞争项目非但没有一个涨价,而且都在户型和赠送空间下大功夫,靠性价比吸引着买房人,并没有出现大幅涨价的苗头。

该负责人举例说,区域内与其形成竞争关系的项目都忙于通过自身升级来提高性价比,像通州绿地中央广场,就引入了海尔U Home智能家居 ,通过手机和网络,控制家里的每个角落;首开万科台湖V公馆则推出了极致化的产品33平方米的三居,提高赠送面积等。

竞争敌手之间不敢贸然提价,反而不断提升附加值的做法,导致通州区域内大部分项目的实际定价仍然稳定,并未因为炒作而大幅飙升。

大量库存产品排队入市骤然涨价的会被市场抛弃

制约通州价格大幅提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区域库存的大量积压。

仅仅在通州运河核心板块,近期就有世茂和富华打造的世界侨商中心和华业的新北京中心两个纯新项目亮相。数据统计,仅在商住方面,在通州运河核心区约有16个新老项目,总供应体量达到了320万平方米,约有6万套房源将要入市。 仅今年就有可能入市7个项目,约3.5万套房源。而在通州的另一热点区域台湖,目前在售的就有3个项目,约4000套房源,而新成交的地块也可能在近一两年入市,将进一步加大台湖的房源供应。

除了商住,住宅方面,万科、首开、华业、合生、绿城等区域内的新老开发商也都有大量的货源等待入市销售。根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通州楼市的库存量在北京各城区中名列第一,库存近两万套。

与库存量大相比,通州区域各项目的去化速度并不算快。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首开万科月均销售37套,印象台湖月均20套,尚品台湖月均9套左右; 区域均价也一直保持在18000-28000元/平方米之间,这都制约了开发商的涨价空间,即便是华业东方玫瑰这种销售多年的老项目,成本早已收回,也不敢贸然提价。自2014年以来,其均价一直稳定在2.35万元/平方米,今年以来,北京楼市整体出现了回暖趋势,项目才上涨了2000元/平方米,并且前期的尾房依旧保持原价位2.35万元/平方米。

华业东方玫瑰项目负责人表示,2010、2011年华业地产拿下通州区5宗地后,企业正处于转型期,去库存压力较大。

朝北8080销售负责人也表示,在竞品项目存货量扎堆的情况下,通州区域的销售情况并不像炒作的那样乐观,未来项目仍将以平价迅速跑量为主。

如果最终不止一个“副中心”?

造成这波通州楼市炒作的直接原因就是北京市政府东迁的传闻。在北青报记者的采访调查中,这也成为通州在售项目的统一广告语,几乎每个售楼处销售人员,都会热情洋溢地向看房人描绘北京市政府将迁往通州后的种种利好。

对于困扰了通州楼市多年的传言,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告诉北青报记者,首先肯定的是,此事确实是有影的,通州为市级政府留的待开发土地,已经留了十几二十年,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类似的传言。但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北京市政府从来没有说过要把全部职能迁往通州,通州的交通、配套等基础设施也无法承载北京市政府的全部职能。未来北京很可能不止通州一个副中心,而是多个副中心,共同承担并疏导政府的不同职能。

陈志表示,北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职住失衡”,大量的办公地点集中在城区,导致通州、昌平、大兴、房山等新城区成为了睡城。市政府向新城区分散自身的职能,并加大对通州等新城的建设,就是为了保持“职住平衡”。陈志还表示,虽然不能透露未来什么机关单位会搬到通州,但可以明确说的是,这些机关单位附近,并没有住宅用地,而一些开发商借风炒作,实际上自身的项目与相关单位东迁并没有直接关系。 一旦相关利益群体借势炒作过头,通州楼市不排除再度经历一次2010年时“过山车”的可能。

责任编辑:姚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