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38774,.高三女生听到烤红薯吓晕倒 如何缓解高考压力?,.2016-05-19 09:06:50 ,.张崇民,.张崇民,.middle

高三女生听到烤红薯吓晕倒 如何缓解高考压力?

听到烤红薯吓晕倒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许多考生和家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听到烤红薯吓晕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近日江苏宿迁一位高三女生就患上了考试焦虑症,由于压力太大“谈考色变”,她甚至连听到“考”的同音或谐音字都会吓晕!那么我们如何来缓解高考压力呢?

  眼看高考临近了,许多高三考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些 " 谈考色变 "。但是在宿迁,一位名叫盼盼的18 岁小姑娘对考试的反应却格外激烈,严重时甚至听到 " 考 " 字的谐音都会被吓晕!几番求医后,心理专家表示,这是一种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记者了解到,原本成绩一直是班级中上的盼盼前段时间在学校期中考试时,发挥得不太理想。当时,她就下定决心赶上大家,学习愈发刻苦。可是,第二次学校组织摸底考试后,盼盼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继续滑坡的趋势。她并没有灰心,学习比以前更刻苦了。

  此后,盼盼投入了更多时间在功课上,每天除了睡觉的 7 个钟头外,都在埋头苦学。但成绩却一直没能提高,反而在缓步下滑。之后,她的情绪就不太好,尤其是听到 " 考试 " 二字时,就心慌气短,头昏、多汗、恶心、大小便频率增加,不想吃饭。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盼盼在教室上自习时,老师接到丈夫的电话,便在电话里说 " 孩子想吃烤红薯 "。没想到的是,这个 " 烤 " 字被盼盼听到以后,她立即心慌起来,继而手脚冰冷,全身抽搐,不省人事。待盼盼清醒过来后,她感到全身虚汗,四肢无力,15 分钟过后才恢复正常。

  家人带着盼盼辗转了不少医院检查,均查不出毛病。医师建议盼盼家人,盼盼的这种状况是不是心理问题,建议看一下心理医生。随后,泗阳县老科协环境心理学咨询研究院心理专家赵金明接待了盼盼和她的父亲。并按心理咨询常规对盼盼进行了测试,最终判断她的表现是一种考试焦虑症。记者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盼盼一直按照赵金明的嘱咐在家休养,并为自己制定了一份简单的作息时间表,规划好了每天休息和学习的时间,虽然到目前为止,她考试焦虑的症状并没有完全消除,但已经有了较大改善,目前她正在继续调解自己的情绪,准备今年的高考。

  在高三学生的复习备考中,压力大的呼声不绝于耳,再加上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和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到更为广泛的内心冲突和压力。实际上解决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教师,特别是学生自己的协作和完善。

  一、高三学生在冲刺阶段压力过大的原因

  一些本已竭尽全力才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快速进步感到一种潜在的威胁,害怕失败;同时,对生活中的坎坷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当学习稍有退步或生活中稍有挫折就感到力不从心、迷失自我。有的父母总是喜欢以言语相逼:“考不上大学,就别进这个家。”有的父母以过分的关心施压,为了孩子能金榜题名,陪孩子挑灯苦读,送上牛奶、荷包蛋,跑前跑后,关心备至。

  通过考试成绩的排队,可以了解彼此间的差距。同时,排名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成绩较好的学生害怕自己稍不注意,其他的同学会超过自己;成绩较差及考试失利的学生则无异于雪上加霜。许多学生到了高三,特别是在冲刺阶段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有的同学甚至细到每天的所有课外时间(除睡眠外),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科有不确定的作业量,还有一些学科临时要占用课外时间进行测验,这样往往会导致计划严密的同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当自己的成绩一时不能如愿时,就会感到焦虑、心烦等。

  高三阶段由于学习时间长、压力大,集体活动很少开展,有时自己遇到困难,很想向同学请教,但看到同学忙碌的身影又不忍心打扰。同学之间不再象过去那样随和、融洽,取而代之的是漠不关心。加上经常排名次等外在不良刺激,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不少学生感到人际关系冷漠。这种阴暗的心理让他们很自责:“我怎么变得这么坏,自己没学好,还巴不得别人也学不好。”

  二、指导策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挖掘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但压力太大,使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同样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如何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呢?

  要正确看待自己。要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否定自己。写日记,这是一种自己对自己倾诉的方式,也更可以看到自己有哪些成功或不如意的地方,提醒自己要正确对待;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己经常担心的弱势,写出针锋相对的“自信训练词”,如:“考试只是一个阶段性评测,远远不能反映我的全部价值”等。处在高考期间的学生最需要交流,也最需要宣泄。同龄人在一起时,哪怕是发发牢骚,也会在心理上获得一个缓冲的机会。这是人的正常需要,对考试也是有好处的。人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如果有人不断地给予自己肯定和鼓励,将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句关心、鼓励的话,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因此,在每次模拟考试之后,可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人必须为组内其他成员写一段鼓励的话语。

  在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信任和崇拜的老师。如果发动这些老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效果将非常理想。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就采取高三师生结对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与自己信任的老师结对,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在老师的指引下,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消除不良心理,调整复习备考状态,让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之中。

  心理学上讲的“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他们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而解决“不安”的办法首先是家长充分相信孩子、接纳孩子;其次是家长要接受现实,孩子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更不能认为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息,即使考不上大学,自己所学知识将来肯定会有用武之地。同时,学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与家长一起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和掌握一些辅导的技巧。家长、学生和教师只有对高考有个共同的正确认识,才能使学生少一些心理负担,多几分轻松和自信。模拟考试成绩虽然对考生预测高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以此论英雄,更不能因此断定高考的成败。如果仅仅把目光放在模拟考试成绩上,对即将到来的正式高考就很不利。

  况且考试分数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命题动机、内容侧重方面、试题总量和难度、教师的教学及自己的复习程度等。另外,模拟分数高也不能盲目乐观,过去我们总把失败当“瘟疫”,其实,成功时受到的压力有时并不比失败轻多少。所以,最好是把考试作为仅是一次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而不是一考定“终生”。

  人是社会的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诞生优秀的个体。所以,即使学习再紧张,自己心目中还是要有集体、朋友和同学的关系,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去。在紧张的备考时,你可以将内心的狐疑、不满向朋友倾诉,听听朋友的意见。不要由于别人在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从此埋下怨恨的种子。应该拿出豁达的气量,主动表示友好。同时,要学会自我批评,不要把责任全往别人身上推。换一副“眼镜”看世界,我们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多些开心与快乐!总之,无论在考前和考中,考生都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心情自然稳定。

责任编辑:张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