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22839,.建成文化强国须从六个方面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2021-06-09 08:15:46 ,.204301,.周璇、张振,.middle

建成文化强国须从六个方面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正由以往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纵观国际范围内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根本上是质量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在未来五年或者更长的一段时期内,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体现在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技术进步、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也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政策的实施,出版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营机制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出版业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壮大自己,切实提高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尽快实现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变,是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挑战。

一、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是开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钥匙,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是步入新时代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战略。文化产业包括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等众多领域,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文化产业将沿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制的蓝图,重构格局,坚定走文化与科技融合之路,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关数据能显示,2019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GDP的比重为4.5%,距离支柱性产业5%的要求日益逼近。

二、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战略支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战略支点。相关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有105家出版社,年出版图书仅14987种,总印数37亿册,国有图书发行网点8600多个。而到2018年,我国共拥有585家出版社,出版图书超过50万种,总印数100.09亿册(张),其中新版图书24.71万种,总印数25.17亿册(张),出版物销售总额3704亿元,实体书店发行网点22.5万家,全国能够销售的图书已经达到230多万种,有21家出版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2019年“全球出版50强”发布,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中国出版企业上榜,中国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但与世界出版强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有高原,无高峰”、库存积压严重、国际竞争力弱、供给与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出版强国建设。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的是要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变化和技术进步,推动出版业素质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认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如下的六方面协同发展:

一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效益显著的发展。出版的本质是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化,尽管历史上出版物的载体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变革发生过多次变化,但出版业属于内容产业的本质却始终没有改变。无论出版渠道、出版物的产品形态如何多元化、数字化,出版业的核心价值依然是能给受众带来美好体验的内容,这自然涉及到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传播。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出版内容和价值观符合党和人民需要的无风险发展,出版单位作为内容的筛选者、生产者和传播者,更应该切实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站位出发,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多出原创精品力作,用中国精神、中国故事滋养读者,鼓舞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是出版物高质量和出版服务高质量的协同发展。我国已经是世界出版大国,年出版物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一,年出书品种曾经超过五十万种,但其中不乏重复出版作品和大量公版书籍,甚至还有不少粗制滥造的图书,这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在国家新闻出版署针对社科、文艺、少儿、教材、教辅和科普类图书组织开展的“质量管理2020”专项工作中,共抽查60家出版单位的图书180种,其中16家图书出版单位的19种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总体不合格率超过10%,出版物质量亟待提高。除校编质量以外,出版业还需着力推出极具文化价值、思想价值和传播价值的出版作品,以高质量的内容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为解决图书质量问题,出版界曾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一本书主义”,倡导在图书出版工作中发扬匠人精神,脚踏实地将每一本有价值的书做到极致,力求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建设出版强国,必须改变“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情况,真正实现由数量型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此外,出版业已逐渐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因此,创新提升出版服务也是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我国在推动农家书屋建设、夯实文化阵地等方面持续发力,并陆续将新兴技术应用于数字出版,以期在各个时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例如疫情期间各出版单位为全民免费开放的各类优质数字资源。

三是出版物供求相对平衡的发展。出版物的供给尤其是图书供给过剩导致库存积压是我国出版领域长期存在的一大顽疾,严重影响了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特有的寄售制图书销售体制让出版社承担了退货成本,销售商不承担任何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图书退货率居高不下。单纯追求年出书品种和数量、忽视出版物质量,忽视读者需求的变化,容易导致库存积压,造成出版领域供给与需求失衡。近年来,数字阅读设备的快速普及和数字出版产业的迅速增长使出版物库存积压情况大体维持在合理水平,但推动我国出版物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平衡发展仍然迫在眉睫。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准确分析读者需求,合理预判销售情况,保证出版物供需相对平衡是实现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是出版资源和各种出版要素高效利用的发展。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各种出版要素的科学配置和协同,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多方面的资源。系列选题的策划、优秀作者的关系维护、新兴技术的应用、专业编辑的培养等等,都是需要牢牢把握、值得有效利用的出版资源。在以内容为核心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构建多媒体形态、多元传播、多终端接收的新型出版模式,是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出版单位在进行出版活动的过程中,务必要在图书制作、内容布局、市场营销、传播渠道等方面谨慎避免资源的浪费,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只有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出版资源,才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相互融合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日益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顺应“互联网+”趋势,积极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出版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根据融合方式的不同,新兴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发展可划分为融合出版与全媒体出版等多种模式,客观上要求在内容、形式、平台、服务、渠道等方面进行融合。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无论是在哪个层面、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融合,都是推动出版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但要真正实现其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在发展理念、管理机制、运营销售等各个方面进行由内而外的深度融合。

六是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出版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推动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走向国际市场,加快了出版业国际化的步伐。近年来,我国出版物对外输出数量不断增加,但出版物贸易仍处于逆差状态,例如2018年,全国各类出版物出口与进口比例,数量比是1:2.4,金额比是1:7.3。我国版权贸易的规模虽然日渐增加,逆差也趋于减少,但出版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竞争力还有待加强,整个出版行业“走出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依旧存在版权输出对象国结构不够多元化、优质交易数字化平台匮乏、版权贸易人才储备不足、版权法治环境有待改善等多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来看,提高出版物的对外传播、扩大图书版权贸易规模进而扩大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影响力是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以上六个方面既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又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出版人应坚持系统思维,共同擘画出版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王关义 教授)

责任编辑:周璇、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