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强其实是这样炼成的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被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擦桌子、收拾整齐自己的玩具、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单等等,这种行为相应会得到来自父母的报酬,所以他很早就能体会到只有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养成不随意浪费资源的习惯。
在美国,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只是家长,整个社会对孩子都是极其在意。我们虽然也整天口口声声说关注孩子成长,但是儿童被拐卖、被杀害、在汽车里被闷死以及儿童性侵案却屡禁不止。美国关注孩子成长的案例体现在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中国就不是这样了,国内有关儿童保护的法律也该再进一步了。
1、整个社会都重视孩子的感受。即使对待一个3岁的小孩他们也会非常慎重,跟小孩交谈完全是以柔和的语气进行,说话以及做事方式都以对待成人的行为来,绝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积极性。在美国人看来,孩子并非家庭和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未来的社会公民。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开始,他(她)就具有了社会属性,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和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全社会都要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负有责任。孩子只有受到应有的保护和重视,他(她)将来才可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公民,才可能给社会带来福利,许多人会因此而受益。
2、联邦和州的法律明令保护孩子。在美国,如果一个孩子的权利受到了侵害——无论侵害者是谁——周围的任何一个公民、社会福利机构和司法系统都会立即高效运转起来,确保这个孩子不会受到虐待和忽视。也就是说,不要说虐待和伤害孩子,就是忽视了他(她)们也意味着是犯罪。例如,法律禁止将儿童放置在可能对他们的健康和福利造成伤害的环境里;或者发现这种情况,有能力制止而不去制止。后一句话实际上规定了,一个即使和孩子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如果发现了可能危害儿童的情况而没有制止的话,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在关涉保护孩子的问题上,这就是你的社会责任。再比如,法律规定,年龄在12周岁以下的儿童乘车必须要坐安全座椅。国所有靠近学校的区域,都会有明显的标识,告知驾驶员已经驶入校园区域,时速限制是20英里,有的地方甚至不得超过15英里。在美国法律禁止将12岁以下的儿童独自留在车中,这属于“重罪”。至于对儿童的性侵和性虐待,那简直是罪大恶极,一旦触碰了这一条高压线,那是永世不得翻身的。
3、父母教育孩子会被整个社会监督。在美国的时候,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不能打孩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众场所——甚至批评孩子都要十分小心,如果声音过大很可能会被邻居或周围的人报警。在整个社会看来,孩子自出生后,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一个独立的公民,受到整个国家的关注与保护。
4、充满耐心和爱。对孩子的爱和耐心则体现了社会主动性的一面。在孩子面前,美国人一向很有耐心。在公共场合孩子哭闹很普遍,但是旁人就会微笑着说没关系,不仅如此,他们有时候还会帮忙转移注意力。他们已经完全习惯了在各种场合下的孩子哭闹。
5、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美国社会对孩子的关心往往体现在具体的细节上。就拿日常生活来说,超市里的推车,专门设计了儿童可以坐在车里的装置,有坐垫,有安全带,还详细列出了危险的和正确的乘坐方式;有些超市还提供孩子可以坐在里面玩的较大的推车,或者是孩子自己可以推的小型购物车。女儿每次去超市都高兴的不得了:她既可以自己推车,还可以向收款员索要色彩绚丽的贴纸。但是,孩子要贴纸是有条件的,“No Please, No Stickers!”(“不说请就没有贴纸!”)女儿自此学会了怎样有礼貌地和别人说话。到餐厅吃饭,有孩子专用的菜单;等餐的时候,餐厅都会给孩子提供纸笔涂涂画画;商场里的亲子洗手间里,还会有孩子专用的小型冲水马桶。这些细节,折射出美国社会尊重和保护孩子的独立意识,将其视为社会中平等一员的文化,从而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教育孩子成长的良好氛围。
我们应该有哪些反思?
其实,不光是美国,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对孩子的重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和细节上在德国,所有给小孩子穿的衣服背面,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荧光标识,目的是防止在夜间没有灯光的时候车辆会撞到孩子。任何提供给孩子玩的区域或玩具,都不允许存在对儿童可能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国外的父母不管孩子,其实并不是这样,父母怎么可能真的不管孩子?那只不过是因为他(她)们已经在安全性上做了充分准备而已。
但是在中国人看来,大人的事情要比孩子重要得多。大人经常忙于工作不管孩子。在中国人的文化中,这似乎还是一个值得发扬光大的美德。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孩子发烧到了40度,也顾不上送医院。这样的人,值得被他人信任吗?在西方人看来,这样的事情非但不可思议,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大人的确因为工作繁忙不能照顾孩子,那么,他(她)就有可能被剥夺作为父母的权利。
我们必须要从全方位给孩子建立一个安全、祥和、友善、温暖、真诚和美好的教育环境。对于那些拐卖、性侵、残害儿童的罪行,不能从一般性的法理出发定罪,而要从孩子一生成长的角度,去执行最严厉的惩罚,即使看上去违反了所谓“法理”也在所不惜。或许全民保护孩子的意识还不太容易马上建立,但至少在法律规定方面我们可以加强,改善孩子整体的生活环境,希望他们能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