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22570,.海聚吧:阅兵在即,全世界的眼光怎么聚焦?,.2015-09-01 16:37:25 ,.204182,.丁洋涛,.middle

海聚吧:阅兵在即,全世界的眼光怎么聚焦?

2_副本1.jpg

【专题推荐】

【为什么是这5位侨领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9.3阅兵式?】

【香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巡游】

【台湾抗日将领李友邦办公处旧址将开放 重温两岸抗战情】

【吉尔吉斯华侨华人举办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普京访华,中俄将签20多项协议 朴槿惠明日访华】

【“中国胜利日阅兵式”关键词在韩国搜索网站的新闻热搜榜第二位】

【“9.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天安门大阅兵”社区直播间】

为什么是这5位侨领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9.3阅兵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上午10点举行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第六场专题新闻发布会。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在发布会上表示,49个国家确认应邀出席纪念活动,其中有3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外国领导人,19位政府高级别代表,此外还有10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应邀出席。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表示,根据中央纪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分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与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负责归口统筹海外侨胞代表回国观礼的邀请和组织工作。遴选工作今年5月份启动,经过将近4个月的努力,一共邀请侨界嘉宾1779人,来自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何亚非介绍说,在所有应邀嘉宾中,有5位德高望重、声誉卓著的侨胞代表(谢国民、陈永栽、朱经武、梁有成、惠京仔)将应邀登天安门城楼观礼并出席招待会;400名各界侨胞代表将应邀出席人民大会堂的文艺晚会,所有嘉宾都会出席9月3日的阅兵观礼活动。

这五位德高望重的侨胞都是啥来头,有啥特殊贡献?

1、谢国民

泰籍华人。祖籍广东澄海,1939年生。现任泰国正大国际集团董事长,并为卜蜂国际集团主要股东。亚洲经济刊物《亚洲金融》在1988年,称泰国华裔商人谢国民是“亚洲最杰出的企业家”。正大集团是一家集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国际性大财团,在全球拥有超过50家公司及企业,并率先在中国大陆投资,在京、沪、粤、琼、湘、川等省市投资企业已达三十余家,近年,正大集团及卜蜂集团均在香港上市。其家族共拥有资产达119亿港元。1993年被聘为港事顾问,中国复旦大学校董。

世界上最大的农牧工商一体经营公司,有“世界三大饲料厂”之称,在泰国十大集团中被称为“饲料王国”的最大跨国公司——泰国正大(卜蜂)集团,以总资产超过35亿美元和年营业额50亿美元,跻身世界500强大企业行列。这艘“企业巨轮”的掌舵人谢国民,以他的精明能干和富于创新的经营策略享誉世界,《亚洲金融》杂志曾评他为“亚洲最杰出企业家”,泰国国王曾亲自授予他泰国政法大学“商业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对泰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因为泰国人每日三餐都少不了正大集团的食品,谢国民被人称为“农牧巨子”。

2、陈永栽

陈永栽在11岁时随家人到菲律宾,后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大学课程,在1959年创业,先成立甘油制造厂,10年后成立福牧农场,为东南亚最大养猪场,70年代初期创办福川烟厂,生产需求量大的中档香烟,迅速占据菲国烟草业领先地位,且每年为陈永栽带来大量利润。

与中国台湾遥遥相对的菲律宾,是一个由7107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在这个有一定数量华裔的岛国,陈永栽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陈永栽同时拥有诸多身份:菲律宾航空公司董事长、联盟银行董事长、菲华商总会名誉理事长、菲律宾华人首富等……与之对应的同样是一长串的荣誉——“银行大王”、“烟草大王”、“啤酒大王”、“航空大王”……他的业务遍及十几个国家的十几个行业。陈永载对发展实业和中华文化格外钟情,华商韬略曾报道他说,“我是从做实业开始的,我认为办实业,稳扎稳打,基础牢靠,一步一个脚印,心里踏实。中华文化是孕育了五千多年的文明结晶,是世界文化宝库珍贵的财富,源自中国,却属于全世界。”

3、朱经武 

原籍广东台山,出生于湖南芷江,汉族。 1948年随父母迁移至台湾省台中县清水镇,高中就读于台中县的国立清水高中,在台湾成功大学获取理学士学位(1962年),在纽约霍涵大学获取硕士学位(1965年),及在圣地牙哥加州大学获取博士学位(1968年)。 毕业后,他在新泽西的贝尔实验室从事工业研究工作,两年后任职于克利夫兰州立大学,于1975年获擢升为教授。 1979年,他出任休斯敦大学物理学教授。 1986年至87年,他出任国家科学基金的固态物理项目主任。 他曾担任多所机构的顾问及客席研究员,包括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阿岗国家实验室及杜邦等。 1987年,朱经武等人首次宣布得到了90K以上电阻消失的超导体。 2001年7月1日起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 2006年5月开始,受聘担任嘉兴学院名誉院长。 朱教授在高温超导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就卓著,蜚声国际。 1987年1月,他成功地发现了新超导材料,将超导温度提高至摄氏零下180度,超过了液态氮的温度,开创了高温超导研究及应用的新纪元,打开了高温超导研究的大门。 同年,朱教授出任由美国德州及联邦政府资助,全球规模最大的美国休斯敦大学德州超导中心首位主任。

4、梁有成 

为了阻抗日军进犯,缅甸侨领梁金山斥巨资捐建的中国第一架钢索吊桥—惠通桥被炸断,日军直捣昆明、重庆的企图由此破灭。 已经年逾八旬的梁有成站在桥边感慨万千。当年得知惠通桥将要被炸断时,父亲梁金山其实是非常不舍的,但为了抗日,他还是觉得值得了。“为了建桥,我父亲拍卖了自己的两个商号和一个工厂,耗资卢比(当时国际通用的货币)20余万盾。” 他说,除了贡献财力,父亲为建桥还花了不少心思,不仅聘请海外工程师来设计大桥,就连很多建材都是父亲专门从海外购进的。“当时的路况很差,不少建材只能先运到缅甸腊戍,再用骡马运到工地上。”就这样,整整三年时间,惠通桥最终于1935年竣工通车。 梁有成介绍说,父亲捐资建桥的初衷,只是希望让中缅两国民众享受到交通便利,但不久,抗日战争打响,惠通桥便成为了滇缅公路上的咽喉要地,虽屡遭日军侵袭,但一直承担着抢运国际战略物资的重任。直到1942年5月4日,日军沿滇缅公路侵占龙陵,惠通桥才不得已被炸毁。 炸桥前,时任国民政府后方勤务部部长俞飞鹏曾为此事亲自登门拜访梁老。“虽然父亲心里很难过,也有过犹豫,但是为了战争需要,他咬牙发誓要重修。” 惠通桥被炸毁后,中日两国重兵隔着怒江天险对峙了整整两个年头,直到大反攻后,中方才重修惠通桥,梁金山又作了部分捐资。这一次重修后的大桥保障了前线11个师的弹药运送,月运输量达万吨以上,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至今日,惠通桥上曾经车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已经远去,但侨领梁金山的传奇一生却依旧被当地民众广为传颂。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保山太保公园竖起汉白玉雕像,以此缅怀这位富不忘本的爱国侨领。 为了支持中国抗战,梁金山几乎把毕生积蓄全部捐献了出来。据梁老的孙女梁瑞梅介绍,抗战期间,梁老先后捐赠了白银9000两、120辆汽车和一架飞机,并坚持每月捐资卢比100盾直至抗战结束。 由于积极支援抗战,当时的梁金山被日本人视为“眼中钉”,日军占领仰光后,他便抛弃了在缅甸经营了40多年的家产返回危难中的祖国,继续支援滇西抗战。 回国后,为了稳定民心,他率先在保山城从事商业贸易。不久,又筹资1500万元在昆明建立中国侨民公司(后称中国侨民银行),用以充实战时财政和辅助国内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将银行股份全部归为国有。

5、惠京仔

惠京仔生于1932年,那是她父亲从山东流落到日本的第七年。1925年,18岁的山东邹平县农民惠葆祯先后在大阪及东京等地的中国餐馆当学徒,后与一位在日本出生的山东籍姑娘结了婚。婚后,惠葆祯带着妻子迁居新潟,并在那里开设了自己独立经营的中华料理“保盛轩”。他们的独生女儿惠京仔就诞生在那里。

在新潟,惠京仔的童年是伴随着屈辱和欺侮度过的。她作为华侨子女,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出门去玩耍。她一出门日本人就会拿石头向她身上扔,并骂她;“这是落后国支那人的小崽子!”。学龄前的她几乎没有机会学日语,总是躲在家里讲山东话。进入小学后,日本在中国发动卢沟桥事变,中日间战火不断扩大,日本对华侨的迫害也日益残酷起来。日本学校当局不把幼小的惠京仔作为一个外国小女孩看,而是把她当作一个应该加以憎恨的敌对国之子而施加了许多迫害。面对恶劣环境,小惠京仔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学习,因而她的成绩总是第一名。但学校和教师总是把她排在最后一名。有一次,市里举行书法展览,日本孩子都有一个月的时间练习,但只给惠京仔一天的时间。然而让学校当局恼怒的是,日本孩子的书法都没选上,只有惠京仔的被选上了。在回家的路上,几名教师拦住她踢打恶骂,叫她“支那人”,还说了许多无法描述的恶毒话来泄恨。

早年的屈辱也许并非全都是坏事。成年的惠京仔始终把屈辱记忆作为奋斗的动力,把强国梦作为她的精神支柱。身居海外,她永远不会忘记身上流淌的血液的源头,祖国和家乡在她心中占有很重的份量。

1975年,她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土地。祖国的壮丽河山和家乡的亲情令她激动不已。她通过中华医学会结识了北京友谊医院泌尿科的专家,从此,她有了为祖国作贡献的途径。从那以后,她每年至少回国一次进行学术交流。她向友谊医院赠送了六台昂贵的人工肾透析装置以及其它设备,帮助建起了中国第一个人工肾透析医疗中心。这些年来,她免费帮助中心培训医师和技术人员,每月还邮寄透析室所需的消耗材料及世界人工肾医学新发展资料。据估计,她捐赠的设备物质已超过百万人民币。

1980年,惠京仔帮助哈尔滨第一医院建立了人工肾透析室,并安排医务人员赴日本培训。她还帮助山东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建立人工肾透析室和培训人员。对这一切,她动情地说;“我是十二亿公民的一分子,有义务与祖国的医务工作者一起为祖国医学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1990年,惠京仔作为特邀贵宾参加了北京亚运会的开幕式,荣幸地受到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领导人的接见。

她还先后担任了北京友谊医院的特邀研究员、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的名誉理事长、山东医学院名誉教授、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分会的名誉理事。她在日本侨界也很受推崇,这位忙碌的山东医院的院长被推举为新潟华侨总会副会长,留日北省同乡会常务理事。中国前驻日本大使符浩曾以“齐鲁之光”的题词给她以赞誉。

1999年10月金秋,惠京仔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观礼活动。同时,北京市政府举行隆重的仪式授予她和一批杰出人士“荣誉市民”称号,她作为唯一的华侨代表在仪式上致辞答谢北京市政府的厚爱。

如今,惠京仔在医疗事业上的成就越来越大,在国际上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当然,她对祖国医疗事业所作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此次共有1779名侨胞出席9•3阅兵,但只有5位登天安门城楼。细看这5位侨领的生平简介,其实不难发现国务院侨办正在释放一种信号:有一类人如谢国民、陈永栽两位都是声名显赫的大企业家,还有一类人在专业领域也有不凡业绩,如朱经武在超导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就卓著,蜚声国际。另外一类人则如梁有成、惠京仔都是在慈善方面做出了惊人的贡献,才获得了此次殊荣。海外浙商可以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得到启示,或许下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的就是你。

香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巡游

1441034803700_副本.jpg

香港特区政府30日举办大型巡游活动,香港14队青少年制服团体联同部分退伍军人机构约八百人无惧风雨,于尖沙咀巡游近1小时,吸引大批市民观看。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表示,是次活动既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亦是向英勇牺牲的先烈致敬。他鼓励青少年好好了解这段历史,珍惜现时的繁荣安定,并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努力。有抗战老兵表明,这段历史每个人都应铭记。

1441034804513_副本.jpg

上午9时40分许,巡游队伍聚集在九龙公园罗马广场。虽然阴雨阵阵,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巡游队伍的昂扬斗志。10时左右,队伍从九龙公园罗马广场起步,沿途经海防道、广东道、梳士巴利道及弥敦道。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巡游队伍精神饱满,队列整齐,引得不少游客和香港本地人士纷纷加入巡游。

1441034804697_副本.jpg

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在巡游前致辞时表示,香港是抗日战争中一个重要基地,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中国人民开展了抗战,香港一直支援内地同胞抵抗侵略。后来香港沦陷,经历了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日子,年长一辈的市民对当年的艰苦岁月仍然记忆犹新。

1441034806200_副本.jpg

刘江华指出,今年特区政府将9月3日定为公众假期及法定假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一连串纪念活动也将同时举办。希望香港青少年好好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珍惜目前社会所享受的繁荣稳定,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开创美好的未来。

1441034806234_副本.jpg

82岁的老人黄立光是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成员。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依然精神健旺,思路敏捷。“你别看我现在是老人家,当年我可是港九大队最小的‘小鬼’,10岁就加入了。”他笑着告诉记者。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正式成立于1942年,是一支由香港新界原居民子弟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下组成的游击队。香港沦陷期间,港九独立大队始终坚持抵抗日军,为民族独立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1441034809722_副本.jpg

82岁的老人黄立光告诉记者,看到这么多孩子参加纪念抗战胜利的巡游,感到很欣慰。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希望他们能更多地了解历史,明白战争的残酷,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

1441034809739_副本.jpg

香港中文大学的大三学生黄显中是香港航空青年团的成员。参加这次巡游,在他看来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他说,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在和平的今天缅怀先烈更有意义。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换不来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记住历史才能更好地前行。我们是香港的未来,要好好守护当下香港的和平与繁荣,更要努力把香港建设得更好。”他说。

1441034809958_副本.jpg

(来源:侨报网)

台湾抗日将领李友邦办公处旧址将开放 重温两岸抗战情

台湾抗日将领李友邦办公处旧址将开放重温两岸抗战情

台湾抗日将领李友邦办公处旧址 奚金燕 摄

台湾抗日将领李友邦办公处旧址 奚金燕 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经历和回忆,至今保存完好的李友邦将军办公处和台湾义勇队旧址就是两岸人民共同抵御外侮和全民族抗战的有力见证。为铭记历史,31日记者了解到,台湾义勇队队长、著名台湾抗日将领李友邦将军位于浙江金华的办公处旧址明起正式对外开放。

李友邦将军办公处旧址坐落于金华市酒坊巷103号,推门而入,两株百年丹桂风姿阔绰、绿意盎然。1938年至1942年,李友邦将军就是在这两株丹桂树下,带领着台湾人民谱写了一段令人心酸又慷慨悲壮的抗日史。

李友邦将军,原名李肇基,祖籍福建同安。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正式爆发,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李友邦指出“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欲致力于台湾革命的成功,必先致力于中国抗战的胜利”,并提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口号。

1939年,他在金华组建“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创办《台湾先锋》《台湾壁报》《台星》杂志,建立医院,与朝鲜义勇队等联合成立“反法西斯大同盟”,率领台湾义勇队在国内特别是东南沿海省份广泛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在李友邦的领导下,台湾义勇队逐渐发展成台胞参加祖国抗日斗争中人数最多、活动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抗日团体。

时光流转,旧址被修缮成了纪念馆,成为了国内仅存的为数不多的台湾同胞参与祖国抗战的历史见证。据金华市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同一时期,朝鲜义勇队金华办事处也设在这幢建筑内,如今办公处分为庭院、接待室、活动室、李友邦卧室兼办公室、朝鲜义勇队李苏民将军办公处,将于每周二至周日的早上九点到下午四点半向市民免费开放。

31日,记者提前来到了办公处旧址一睹风采。走进李友邦卧室,手摇电话机、燃尽的煤油灯、风干的墨水瓶……这些简单而朴素的陈设,仿佛静静地在向人诉说着那段不朽的历史;来到活动室,凝视着一幅幅当年李友邦将军战斗、工作的图片,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为“爱国救亡”而奔走呼号的身影从历史深处的烟云中走来……

离李友邦将军办公处不到一百米处就是台湾义勇队旧址。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的艰苦岁月里,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通过对敌政治斗争、抗日宣传、医疗救护、报国生产等工作,为中国抗日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谈起那段历史,最让老一辈金华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台湾医生”了。

据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工作人员蒋惠兰介绍道,当时由于义勇队医疗人员多,他们既当医生,又做对敌政治工作,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台湾医生”。直到现在,还有曾接受过义勇队救治的老人专门找到蒋惠兰,跟她讲述台湾医生的点点滴滴……

1942年5月,金华沦陷,台湾义勇队南撤至福建龙岩,当时,义勇队的队伍已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壮大到了400多人。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义勇队分批从厦门回到台湾。一九四六年二月,“台湾义勇队”遭台湾当局解散。

2006年4月,在台湾同胞的强烈要求下,“台湾义勇队纪念馆”成立,马英九为该馆题写馆名,此外还有汪道涵题词“台湾义勇队在金华”,连战题词“同源同祖同文,连山连水连心”等。据了解,每年台湾义勇队纪念馆都要接待5000多名参观者,其中不乏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的客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吉尔吉斯华侨华人举办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活动现场。(虎玉梅

活动现场。(虎玉梅 摄)

活动现场。(虎玉梅 摄)

中国侨网乌鲁木齐8月31日电 (虎玉梅)吉尔吉斯中亚华侨华人友好协会日前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

中国驻吉使馆吴长虹大使代办,武官,领事及旅吉各族华侨华人、华商、中资企业、留学生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首先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大会的主题就是"不能忘却的纪念,"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老华侨华人们积极带头发言库,用自己当年的亲身经历控诉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唤醒良知,珍惜和平。

会上协会全体会员和老华侨华人一起合唱了《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歌曲。最后,大会在大家歌唱祖国的雄壮歌声中结束。

(来源:中国侨网)

普京访华 中俄将签20多项协议

昨天上午,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举行发布会,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介绍了普京总统访华相关行程及俄罗斯仪仗队来华训练情况。

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介绍,普京访华的日程包括出席纪念胜利的相关活动以及双边会见。访问期间,中俄将达成20多个协议,目前清单正在积极磋商,内容涵盖金融投资、交通、物流、能源等。此外,双方还将讨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哈尔滨互设总领事馆的相关事宜。

普京将于9月2日下午抵达北京,并出席晚上的相关活动。9月3日,普京将参加天安门广场阅兵活动。3日晚上,普京将离开北京,飞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参加东方经济论坛。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介绍,普京此次访华,是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今年以来的第三次会晤。除参加9月3日的胜利纪念活动外,习近平将与普京举行大小范围的会谈,并共同举办记者招待会。此外,习近平主席将设宴会招待普京总统,这体现了两国元首深厚的个人友谊。

杰尼索夫表示,苏联和中国在二战期间蒙受了战争的主要攻击,是主要战场,两国领导人互相出席对方的二战胜利纪念仪式,是向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发出明确信号:两国在这场战争丧失了数以千万的生命,两国要坚定不移地反对任何篡改历史的企图。

朴槿惠总统明日访华 

明天将和习近平主席关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和平谈判进行第六次会谈。

9月访华成果、中、日、韩三国的高层会面

朴槿惠总统2至4日访华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启动高层外交。

青瓦台外交安保首席31日表示,将公开说明朴总统出访北京、上海的详细日程:“从访华以来的外交日程看出,我们的国家利益增长外交给东北亚未来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他说:“首脑外交的发展蓝图正式展开”。

2015090100332_0_99_20150901090704.jpg

360截图20150901095328414_副本_副本.jpg

“中国胜利日阅兵式”关键词在韩国搜索网站的新闻热搜榜第二位。

360截图20150901094344981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韩国民众关于朴槿惠出访中国参加9.3阅兵的一些评论。

(综合整理自中俄资讯网、韩国NAVER等)

责任编辑:丁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