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92992,.2015贺岁档硝烟未尽 2016春节档拉开战幕,.2016-01-27 16:14:03 ,.204127,.王书央,.middle

2015贺岁档硝烟未尽 2016春节档拉开战幕

00301416687_aa3a7bf5.jpg

【海外网编者按】

自11月27日开始,到2016年2月22日元宵节结束,短短88天时间里,预计共有69部电影上映,堪称有史以来最挤贺岁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票房与口碑、商业与艺术的博弈中,针对中国电影,观众掀起了无休止的口水战,创作者也一度陷入迷茫。但是2016年贺岁档的一开始,《老炮儿》《唐人街探案》《寻龙诀》三部国产片纷纷赢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为2016年的贺岁档开了个好头。

在经历了2015年历史性的突破之后,今年的国产电影走势如何?我们又可以有哪些期待呢?

--------------------------

春节档战云密布,部部大咖

马上要到来的就是让人应接不暇的春节档,这一期间,最受关注的恐怕就是下面3部影片。

周星驰三年力作,推出新片《美人鱼》,亲自领军,身兼监制兼导演,由小猪罗志祥、邓超、回归星女郎张雨绮主演;港式喜剧贺岁片《赌城风云III》粒粒巨星,齐集四大影帝,周润发、刘德华、张学友、张家辉,加上人气王李宇春摆吸金阵;《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星云集,影帝郭富城加影后巩俐强势出击。贺岁档热闹非常,且看谁是票房冠军。

宣传攻势,大家不敢怠慢,先打一场主题曲前哨战。周星驰邀请没参演《美人鱼》的莫文蔚、郑少秋翻唱经典金曲《世间始终你好》,周星驰更处男献声加入唱和音。《赌城风云III》由刘德华和李宇春合唱主题曲《恭喜发财2016》。《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主题曲《就是孙悟空》由郭富城独挑大旗。三首歌的MV都已曝光,催谷电影宣传声势。

1(2589).jpg

口碑左右市场的时代已来临

今年贺岁档,《老炮儿》《唐人街探案》《寻龙诀》等不同类型的国产电影,无论在票房还是在口碑上,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说明国产类型电影正在走向成熟。从世界电影工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也只有类型片不断丰富成熟起来,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进而赢得票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不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电影人把自己封存起来了,没有放飞自己的想象力。而现在市场的巨大需求,打开了创作者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敢于在电影艺术的疆场上肆意驰骋。最后,他们拍得“爽”了,观众自然也就看得“爽”了。

以往,电影口碑的发酵传递比较慢。一些“烂片”利用口碑传递的时间差,通过宣传炒作,总能够把一部分观众忽悠进影院,从而获得高票房。这样一来,就会挤压不少好片子的市场空间。现在,随着传播手段的进步,观众已经能够实时掌握不同影片的口碑和评价,所以好片子已经能够凭借口碑传播迅速扩大市场。《老炮儿》一直到上映后第四天,才实现单日票房对其他同档电影的反超,上映第九天,才以8500万元的成绩达到了单日票房的峰值。口碑能够左右电影票房,一方面说明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够倒逼电影人把更多心思花在提高电影质量上。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国电影界,文艺与商业、情怀与票房之间似乎有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甚至互相排斥对立。这种刻意区隔,一度造成要么为了票房无限拉低艺术底线,要么为了追求艺术性而自说自话的种种怪现状。我不赞同将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割裂开来,区别对待。任何一部文艺片只要卖出一张票,那它就有商业属性;同样,任何一部商业片,只要创作出来,也必然含有艺术元素。今年贺岁档的几部国产电影,都较好地将艺术性和商业性结合在了一起,这正是它们同时赢得高票房和好口碑的原因所在。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老炮儿》有情怀,见人心;《唐人街探案》将搞笑、惊悚和推理破案等不同元素融汇在一起,有商业追求,更有自我坚持;《寻龙诀》则用好莱坞的手法讲述中国的故事。所有这些优秀的影片,让人看到的都是商业与艺术、票房与口碑的有机统一而不是高度对立,这或许是未来其他国产片最需要借鉴的经验。

这个贺岁档引发的电影话题远不止于此。《老炮儿》获得票房与口碑双赢的同时,台词中频现的粗口问题也引起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电影作品中过多的粗口十分不可取,不利于文化的提升,但从艺术的角度讲,《老炮儿》中的粗口又都是服务于人物性格和特定情境的,是这部影片塑造角色、彰显人性必不可少的元素。当然,正如冯小刚承认的那样,电影中过多的粗口可能会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对相关影片进行分类放映。否则,只是简单要求电影在艺术上作出妥协,那便是因噎废食了。

704_1805380_627603.jpg

多样化仍是硬性要求

电影的多样性,当然是建立在对市场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基础上的。无论是商业类型片、不同风格的文艺片,还是主旋律电影,创作多样性如何找到与观众需求的关联,多样性如何引起观众的共鸣,都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当今中国,从生态环境到心灵世界,从历史认知到现实观照,从社会认同到个体生存,都面临着许许多多大家关注的领域、题材、问题,都体现了人们寻求沟通和共识的强烈愿望。从这个角度说,电影人的社会责任,并不只是电影人自身“悟”出来的,更是时代赋予的,是时代变化的急迫性“倒逼”出来的。电影人必须做出回应。

我们应该意识到,市场并非电影文化多样性的天敌,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支持、鼓励和善于管理,市场反而可能成为电影多样性的土壤。美国电影产业早已完全市场化,但一方面可以产生《指环王》、《哈利·波特》、《变形金刚》这类技术化、奇观化的商业娱乐电影,另一方面也能推出《阿甘正传》、《幸福来敲门》、《林肯》、《为奴十二年》等主题严肃、充满人文关怀的优秀作品。

重要的是,为电影创作提供更加宽松合理的创作环境,通过电影政策和电影批评建构鼓励创新的评价体系,推动电影观众、电影创作者、电影产业链各相关环节在文化多样性上达成更多的共识,为电影创作的多样性提供更加有利的传播支持和引导,这些都是中国电影走向创作繁荣的必要条件。如果说,前一阶段中国电影体制改革交出了一份较有实效的答卷,那么现在,“多样化是市场改革最大的红利”应该成为我们面对的新考题。(整理/王书央)


责任编辑:王书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