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67227,.庙街煲仔饭:一个瓦煲承载的香港回忆,.2015-09-15 20:54:05 ,.204064,.吴正丹,.middle

庙街煲仔饭:一个瓦煲承载的香港回忆

“我觉得香港味道不仅是味觉上的,更多的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庙街“宏兴美食馆”老板Simon哥

庙街是香港九龙“油尖旺”的地标式旅游景点,有着各种各样奇特的小摊以及各式传统美食,最令游客们流连忘返的就是那香气四溢的煲仔饭了。宏兴美食馆坐落在庙街十号的两边,面对面开着,一共三间,很显眼。

庙街的路其实并不宽敞,街的两边都是一间间独立的店铺,人流也并没有很多,很难想像在六七十年代它曾经如此辉煌过。那时的庙街可谓是鱼龙混杂之地,是一个活脱脱的“平民夜总会”,黄赌毒样样齐,有人前来寻乐子亦有人只是纯粹的热闹一下打发时间,Simon哥讲起以往的庙街时,脸上还是难隐兴奋:“有算命的,唱歌的,跳舞的,又有东西吃,呆几个小时都不会觉得无聊。”在他的眼里,仿佛能看到了红灯绿酒、夜夜笙歌的场景。庙街,有太多故事。

位于九龙油麻地的庙街,到了晚上撑起夜市,人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而煲仔饭的故事是这样的,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一般家庭并没有电饭煲,人们会用瓦锅放在炭火上煮饭,渐渐的,不少餐厅开始提供一人份的瓦锅饭——也就是煲仔饭。通常白饭上面会铺一些配料,例如凤爪、排骨、腊肠等,既便宜又好吃,所以煲仔饭在那时的香港,掀起了一片热潮。

有客人曾经问过Simon哥,为什么你们的煲仔饭味道和别家不同,是什么味?Simon哥笑着回答:“多了点人情味。”Simon哥为宏兴奋斗了四十多年。他曾经风光过,也有过低潮的时候,但都是一步一步踏实走出来的,从刚开始在庙街路边的“走鬼”发展到现在拥有三间店铺的“老板”,这些成就是来之不易的。“其实就算生意再惨澹,我也不会放弃经营,因为着实也有了感情。”Simon哥说。

谈到煲仔饭,Simon哥说,这是一场纯属意外的相遇:“看到别人的煲仔饭那么好卖,再卖粥就混不下去啦,只能一起卖煲仔饭了。”今时今日,Simon和他的餐厅被食客奉“煲仔饭鼻祖”,不过这个称号最初并不属于他,但他是庙街煲仔饭的“先力军”,做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原汁原味。

为什么用原汁原味来形容呢?Simon哥说,因为他有秘方,所以风味和别家不同。在外面吃的煲仔饭,厨师通常会为了节省烹饪时间,事先把所需要的配料加工弄熟(例如把腊肠腊肉先烫熟),再铺在饭上面。但是他的做法不一样,想要让米饭和肉的香味保留,他宁愿多花一点时间,把配料和饭焖在一起,让肉混著饭香同时也让米饭淋著一层鲜美的肉汁,这样做出来的饭才会特别的香。

Simon哥说到这里,还特地带记者走进厨房看看煲仔饭的制作过程,厨房虽然小,但是很整洁,一排排小煲放在灶台上,里面翻滚著雪白色的米饭,时不时飘来阵阵饭香,令人食欲大增。“正是因为我用心去做了,顾客爱吃了也就经常来了。”Simon哥脸上写满了自豪。

   煲仔饭制作四部曲之一:雪白的米饭在瓦锅里面沸腾。

煲仔饭制作四部曲之二:灶台上整齐的放置著两排煲仔饭。

煲仔饭制作四部曲之三:加入配料继续煮著的煲仔饭。

煲仔饭制作四部曲之四:煮好了的排骨煲仔饭,香气四溢。

Simon哥展示刚刚煮好热腾腾的煲仔饭。

Simon哥告诉记者,来店里的客人将近七成都是自由行,他们对香港传统美食很执著,经常会自己找上门。而Simon哥也非常欢迎他们,看到客人对自己的食物满意,让他很有满足感。对于近期香港零售业不景,令到餐厅的客人少了很多,Simon哥也显得有些担心。

不过,来光顾的本地客人还是有的,大多数是街访和熟客。有些老街访,几十年如一日来店里消费,也有一些年轻的熟客说,现在香港像这样又便宜又好吃的老店实在越来越少,真希望这些老字号也可以好好经营下去,否则太可惜。

Simon哥也同样感到惋惜:“现在爱吃传统东西的人不多了,大家都喜欢新奇的东西,例如‘放题’(自助餐),一百多块吃到饱,既新奇又划算,很多人对于吃东西已经没什么要求了,所以庙街很多老字号都接连倒闭,因为我的店铺是买下来的,所以就撑的住,其实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很多传统的东西已经没有了。”

宏兴美食馆

对于自家店铺的传承,Simon哥坦言并不希望让儿子冒险继承,因为现今社会的饮食文化变得更多样化,没有人再愿意花几乎相同的钱坐在街边,老字号注定会被慢慢淘汰,他认为没有必要让小孩去冒这个险。但他同时也说,自己是绝不会放弃的,因为对传统美食的热爱以及属于这条街道的回忆会支撑着他,尽管时间有限,但却像使命一般。

【文、图 | 亚太日报实习记者刘瑞嫣】

责任编辑:吴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