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访问和正式访问有啥不同
今天(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启程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疑惑:2013年不就有过著名的“习奥庄园会晤”么,为什么这次访问是“首次”国事访问呢?
那么,让我们一起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国事访问,跟其他类型的访问有啥不一样。
◎什么是国事访问?
国事访问,是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受到另一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邀请而对该国进行的一种正式访问。本次习近平主席出访美国,就是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邀请。2014年11月奥巴马对我国国事访问,也是应习近平主席的邀请。
2014年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仪式,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国事访问通常是享有最高礼遇的访问。在我国,欢迎仪式通常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内容包括军乐团奏两国国歌、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检阅分列式和鸣放礼炮21响等。
美国接待“国事访问”同样要鸣放礼炮21响,红地毯、仪仗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东道主国家通常会派高级礼宾官到机场接机。而“白宫晚宴”与“白宫会谈”,也可以看做对来访领导人的最高礼遇。
◎正式访问和国事访问有何不同?
严格说,国事访问也是一种正式访问,属于规格最高的正式访问。
正式访问指一国领导人应他国领导人正式邀请对其进行的访问,其他重要外宾(如国家副元首、政府副首脑、政府部长等)的访问一般也称正式访问。
正式访问礼仪与国事访问大致相同,规格略低。按国际惯例,迎接他国总理或首相的正式访问时,礼炮鸣放19响;副政府首脑正式访问,礼炮鸣放17响。
1979年邓小平访美,受到美国总统卡特的高规格接待。
不过特例也是有的:1979年,邓小平正式访美时的身份是国务院副总理,按国际外交中的对等接待惯例应鸣17响礼炮,但是出于对贵宾的重视,美国总统卡特别要求鸣放19响礼炮,并且其他礼仪全部按照国事访问的最高标准进行。
◎非正式的访问有哪些?
如果说正式访问的国家礼仪象征性更强,非正式访问则更多根据客人的行程和愿望安排活动。私人访问、工作访问、秘密访问、过境停留、度假访问、养病访问等,都属于非正式访问。
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拉美三国行程的末尾前往美国,与奥巴马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进行了著名的“庄园会晤”,正属于非正式访问。
2013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进行了著名的“庄园会晤”
私人访问:领导人以私人身份进行的访问称作私人访问。私人访问没有高规格的国家礼仪,却带有更多领导人个人交往的色彩,常能营造出温馨的气氛,从而增进外交效果。
工作访问:领导人为磋商重大问题举行的会晤往往采用工作访问的形式。工作访问一般礼仪从简,不会安排很多其他活动,时间也不长,谈完工作就走。如2014年9月普京对蒙古国进行工作访问,时间仅有6小时。
1971年,基辛格曾秘密访华,同周总理就重要问题展开会谈。
秘密访问:不便公开报道的访问则称为“秘密访问”。新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秘密访问,莫过于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搭乘飞机来到北京会谈。此举为日后的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建交做了重要的铺垫。(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