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潮东:为世界经济“不确定”输入“确定”正能量
李潮东
春风十里,天朗气清。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世界进入“中国时间”,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两会”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已拉开帷幕。
回顾历年两会,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件都是关注热点,今年也不例外。不过,新时代背景下,2017年两会又具有独特意义。
从国内形势看,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2016—2020)”第二年,距离党中央提出的一百年奋斗目标还剩下约四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的4年间,中国在改革发展、内政外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民收入翻两翻的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胜利在望。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决胜阶段迈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之战开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十三五”实现开门红。2017年还将迎来十九大,作为本届人大最后一次全体会议,2017年两会的召开不仅会为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打下基础,也将对未来十三五规划的稳步推进和实施提供方向性的指标和方案。
从国际形势来看,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乏力,世界期待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方案和新领导力。2016年国际社会风起云涌,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大的标志性变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减缓,一股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正在发达国家迅速蔓延。由于世界各国在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面前应对不足,影响了自身经济的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其中标志性的历史性事件就是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台。正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的,“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
在这种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大背景下,对正在和平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来说,在国际舞台上的参与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将同时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十二五”期间,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30.5%,跃居全球第一,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14.2%的年均贡献率相比,提高16.3%,同期美国和欧元区分别为17.8%和4.4%。分年度来看,2011、2012、2013、2014、2015年,中国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6%、31.7%、32.5%、29.7%、30.0%,而美国分别为11.8%、20.4%、15.2%、19.6%、21.9%。2016年,中国GDP增长6.7%,按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2%,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发动机”。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上台后提出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一系列经济措施,引发国际经济格局的极大变动,世界各国开始转向中国,对中国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如澳大利亚公开表示欢迎中国加入TPP;由中国政府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进一步推进,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话语权和国际贸易影响力会进一步增强。我在去年十一月参加了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APEC工商峰会,参会的各国首脑和工商界领袖都对中国取代美国,引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商贸投资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详见我在2016年11月底刊发在中国经济网上的文章:三重背景下APEC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2013年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沿线20个国家已经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相关职能部门已成立,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为该战略提供资金支持。可以说,三年来,“一带一路”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超越预期的成果,也为2017年和未来“一带一路”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面临着重大挑战。作为发展中新兴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担当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增长内生动力仍需增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面临着深层次结构改革问题,如“三去一补”等结构性调整。此外,地区经济走势分化,经济金融风险存在隐患,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等等也是亟待解决的。
在当前的经济格局形势下,中国已迈向世界舞台中央,全球期待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为世界经济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为世界经济的“不确定”输入“确定”的正能量。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两会是世界判断中国乃至全球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性指标,所以2017年两会显得尤为重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脉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和规律,洞析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和治理的理念、方案,也为世界经济传递了信心和方向。
早在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首次向世界阐述了中国面向2015年后新的发展理念,即包含“公平、开放、全面、创新”四个关键词的“新发展观”。时隔一月,党中央在“新发展观”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拓展,于2015年10月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作为新的发展观,五大发展为“十三五规划”的开篇布局谋篇,中国经济不再以追求数量增长为导向,而是更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强调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在中国政府推动下,五大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越来越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支持。依我个人而言,这十个字在近年来中央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就创新发展而言,经济新常态下最核心的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只有创新才能增强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大,党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如今,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拓展为“强化创新引领,发展新动能”。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昨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2016年工作时指出,“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到56.2%,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强调要把握“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拿“互联网+”来说,它是我国在创新发展理念下提出的新发展战略。国家在战略角度考虑“互联网+”行动,是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力量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经济新常态下的理性选择。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上的不断成熟,我国互联网正在并将不断开辟新的应用领域。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战略,还是企业层面的全球化拓展,互联网的无边界属性,恰能激发中国经济活力,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
开放发展意味着国家治理的新视野,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逻辑延伸,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一贯主张的,这与当前国际社会抬头的“逆全球化”思潮正相反。在我看来,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国的长远的根本利益。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推进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全球经济合作便利化,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这是顺应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从这一点看,中国政府主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取得重大进展,同时积极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正是中国开放发展执政理念的显现。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的管理层一员,我深深地认识到中国的外商投资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对我们在华业务的发展影响重大。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外资准入。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上市、发债,允许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享受《中国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我想,中国政府释放的这一信号,对于已进入中国市场和筹划开辟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而言,绝对是利好消息,也增强了我们在华投资和发展的信心。
协调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城乡、国计民生以及全国、地方和区域性的等等各方面都要结构性的均衡发展。其中特别有代表性的方面,就是在今年两会开局伊始,“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城乡发展一体化”等词出现很高频率,这正是协调发展理念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具体体现。拿“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说,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至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近三周年。三年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是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坚持和贯彻的执政治国方针,“绿色发展”与此一脉相承。从中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到大气污染治理写入31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强调环保,环保问题也一直以来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各界对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充满期待。不过,绿色发展理念不单单说的是环保,它还包含有发展绿色金融、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创新产权模式,引导资金投入植树造林等。
所谓共享,就是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距离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还有一段路要走。另外,近年来,就业、住房、医疗、社保、教育等民生问题被提到越来越重的地位,因为它们是体现共享发展理念最重要的一项指标。这些民生问题关乎社会公平和机会公平。此外,共享发展还表现在男性与女性发展的机会公平上,这也是为什么在去年秘鲁召开的APEC会议上,专门设置专题讲女性发展问题。在我看来,共享的题中之意是尽最大可能提高底层老百姓收入,缩小社会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加大公共事业建设投入,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新的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在深入洞察与分析国内外形势,提出的发展新思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共同构成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体系,凝聚着中国发展智慧。如果让我用最简要的话语来概括新发展观的五大理念,我认为应该是: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协调是均衡发展的要求,不然就会产生结构性失衡;绿色才能可持续性发展;开放不但使我们国家获得了三十多年的持续增长,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而共享,才能体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公正。2017年两会,我们期待会在五大发展理念下产生更多新思路。我相信,在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里,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两个一百年,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如期达成,全球经济将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而受益。
(作者系如新集团大中华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暨业务支持及法规高级副总裁李潮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