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26973,.最好的动画片是寓教于乐,.2018-06-01 10:14:20 ,.204341,.季冉冉,.middle

最好的动画片是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一直都是我国儿童动画片的创作指导。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教育之于动画片成了贬义词。动画片中的“教”被等同于“说教”“教化”,与“强制”“灌输”等词语联系了起来。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我国动画片“重教轻乐”等问题的矛头指向长久以来“寓教于乐”的创作观念上。一些学者指出,“早期的寓教于乐思维导致国内动画片说教成分严重,造成大人不想看,小孩不爱看的尴尬处境。”“寓教于乐是一柄双刃剑,弄不好既妨害产品的娱乐性,又难以达到教化的功能和目的。”

然而,国产儿童动画的问题真的出在了“寓教于乐”的创作观念上吗?“将思想蕴含于影片之中,让观众自己去体味”不正是当代教育学所倡导的吗?

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孩童生来就具有察觉、保存、回忆、注意、感触、想象、思考等方面的性能或潜力,教育工作是由内往外引出,帮助他们训练这些潜能。严格意义上,什么东西都不可能强加到儿童身上,或强制性地塞进他们的头脑里。教育不是一项告诉与被告诉的简单事务,而是一个主动性、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则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常常被违背。

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当下我国某些儿童动画片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动画内容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无法反映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二是由“教”与“乐”的分离造成的“有教无乐”或“有乐无教”的问题。前者反映了动画产品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分离,后者反映了动画艺术的教育性与娱乐性之间的矛盾。二者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动画片的功利性价值和审美性价值之间的不协调。要解决这种不协调性,可以参照杜威提出的“作为经验的艺术”以及 “教育即生活”“经验与教育”等实用主义教育观点。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生活的过程即教育”。任何儿童动画片只要被儿童观看,就构成了儿童的生活的一部分,就必然产生了对儿童的教育。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功能,离不开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如果一个人的各种活动与其他事物发生了关联,他便拥有了一个社会环境。作为环境媒介的动画片构成了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因此,从广义上来讲,动画片本身就具有教育特性。真正的教育既是实用的又是艺术的,动画片的教育特性将儿童动画的艺术性和功利性完美地统一了起来。动画带来的“教育”是帮助儿童解开生活中的困惑还是制造谜团甚至麻烦,决定于产品是否用吸引儿童兴趣的方式与儿童建立沟通,并通过这种沟通,将成人挑选出来的能与儿童产生关联的精粹价值传授给儿童。

综上,国产儿童动画片中存在“有教无乐”“有乐无教”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动画创作者对先进教育观念的吸纳和“转化”问题,而非“教育”之于动画片是否必需的问题。儿童动画创作者因缺乏对当代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借鉴和学习,采用不合时宜的说教法向儿童灌输知识、道理,使得动画艺术进入了“教育”的误区,造成了人们对动画作品之教育价值的偏见。

要求动画片具有教育价值,并不是要把动画作品等同于教育产品,或者说是教材。儿童动画创作者可以学习借鉴当下科学的教育理念,将教育的观点实践化,在创作过程中加以运用。如同好的教材需要进行精心策划一样,好的动画片也要实现艺术与教育的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蒋莹莹)


责任编辑:季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