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23612,.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水到渠成,.2019-03-25 19:56:47 ,.204158,.栾雨石、孟庆川,.middle

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水到渠成

图片1.png

当地时间3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同意大利总理孔特举行会谈。(图源:中新社)

3月23日,中意正式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意大利由此成为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七国集团成员。意大利正式加入共建“一带一路”不是“飞来石”,而是水到渠成。

在某种程度上,意大利是整个西方文明的中心。在欧洲各国中,只有意大利文化融合了古希腊罗马文明、中世纪基督教文明与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现代文明,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积淀深深融入到意大利民族文化之中,赋予了意大利鲜明而独特的文化表征,展现出意大利文化的丰富,迷人,养人而育人,在雕塑、文学、歌剧、音乐、绘画、电影、食品、服饰等文化领域培育出灿烂的图景,成就非凡,大师辈出,也让意大利人为之骄傲,并形成了深深的民族文化认同。

中意两国皆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东汉时班超出使“大秦”古罗马,“大秦”被描述为一个物产富饶的国度。丝绸之路以中意两国为中轴线,中国丝绸通过阿拉伯到达罗马,借助于中国,欧洲经济从萧条中逐渐复苏,基督教开始复兴,伊斯兰教出现新的发展。唐宋时期,中意两国由间接对话开始直接交流。宋元时期,随着马可·波罗等意大利商人到达中国,两国文化交流的规模逐渐扩大,认识逐渐加深。《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里程碑。

明清之际,西风东渐,以利玛窦(Mathieu Ricci,1552-1610)、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14-1661),为代表的意大利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方法传播到中国,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引入西方,在天文、地理、数学、机械、绘画、医学、文学等方面都刻下了两国文化交流的烙印。

18世纪初,意大利开始了汉语教学,最早是意大利神父马国贤(Matteo Ripa)1732年在那不勒斯创立的“中文学院”。近代以来,中意两国因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影响,交往时断时续。1970年,中意两国正式建交,两国逐渐恢复了全方位合作与交流,成果丰硕,形成了良好的交往格局。

在文化领域,中意之间的交流不断深化。1979年,意大利成立了汉学协会,定期研究汉语教学与中意文化交流。2004年,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意大利出现了新一轮汉语与中华文化热,意大利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升温。意大利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大、中学校进行汉语教学。2005年中国与意大利联合推出“马可波罗计划。2006年,罗马开设了意大利第一家孔子学院,两国文化和教育合作开始了新阶段。迄今为止,意大利已开设了12家孔子学院,39个孔子课堂。2009年两国政府推出“图兰朵计划”。2010年10月7日,“中国文化年”在罗马开幕。以罗马大学、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威尼斯大学和米兰国立大学为代表的意大利大、中学的汉语教学与研究成为欧洲翘楚,中国文化与文学如《西游记》、《阿Q正传》、《边城》、《家》、《红高粱》等也逐渐走进了课堂,越来越多的意大利本土汉语教师和青年汉学家脱颖而出,为中意两国文化交流积蓄力量。目前,意大利教育、大学、科研部已经成立了“意大利汉语教学大纲工作组”,意在制定统一标准,《意大利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也在制定之中,意大利汉语与中国文化教学将有章可依,前景广阔。

中意文学交流历史悠久,起点高,充满活力。1581年,来华传教士翻译的拉丁文版《四书》就已出现在意大利,其后《大学》(1662)、《论语》(1667,1669)、《中庸》(1662,1687)陆续译入。18世纪,元杂剧《赵氏孤儿》经意大利宫廷诗人之手成为意大利歌剧《中国英雄》。19 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两国建交,《道德经》、《离骚》、《西厢记》、《水浒传》、《聊斋志异》等60余部中国经典作品译入意大利。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力日盛,意大利也开始逐渐从关注中国古代经典转向翻译能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当代文学作品,至2018年,意大利翻译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近300部,其中2013—2018年就有各种版本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100部左右。这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有关,围绕着“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目标,中意两国广泛进行了文学互译,中、意文学论坛活动,两国政府还通过各种项目予以支持推动,使意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

中意之交始于古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又成为新时代中意交往的新契机,两个文明古国再度交融,重续昔日荣光。意大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已成为中国企业主要海外投资国之一。意大利媒体纷纷赞扬“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也是意大利应该把握的历史机遇,因主动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缓解国内经济衰退形势。2013年,中意文化与经贸发展论坛在西安举办的欧亚经济论坛上举行。2014年,“中国的风味”中国文化沙龙在罗马举行。2017年9月,“意大利中国一带一路交流合作中心中国理事会”在北京成立。12月,中国和意大利两国外长会谈,同意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重要。2017年罗马召开的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十五届21世纪中国论坛上,“‘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意文化交流”主题就成为中意双方关注的重点。2018年5月,“一带一路”中意文化艺术交流专场在深圳开展。6月,“2018年一带一路(中意)文化交流峰会”在北京举行。2018年9月,意大利政府成立“中国任务小组”,希望加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丝路精神”,因与意大利自身的发展需要契合而得到意大利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也为中意两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创造了条件,为中意文化交流和两国关系的发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只要中意双方真诚相待,共同把“一带一路”机遇变成切实的铁桥铜路,未来一定会创造两国文化交流的新纪元。

(孙宜学,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栾雨石、孟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