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89176,.河南:脱贫攻坚看卢氏,.2019-12-26 11:41:26 ,.204380,.张阳,.middle

河南:脱贫攻坚看卢氏

豫西深处,苍山如海。这片被称作伏牛山的地域,在历史的长河中恰如其名,经济贫困、发展缓慢。到2016年初,全县38.2万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13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8.9%。河南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的三门峡市卢氏县,又贴上了贫困发生率位居全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首的标签。

然而,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近4年时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卢氏县却凤凰涅槃,创造出一项项奇迹: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在全国推广;占全省任务1/8的9300多户、33800多人的易地扶贫搬迁提前一年完成入住,创造了搬迁扶贫“卢氏速度”,初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预期目标;培育发展了果牧烟菌药菜六大支柱产业,打造了产业扶贫“卢氏标本”;教育、医疗、文化和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显著提升,新建、改建寄宿制学校60所,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交会贯通,建设县乡村道2015公里,古县志称为“万山丛中四塞之邑”的卢氏县如今四通八达,创造了交通扶贫“卢氏奇迹”;全国金融扶贫现场会、全国易地搬迁现场会到卢氏观摩,全省产业扶贫、交通扶贫等现场会在卢氏召开,脱贫攻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态势、好气势、好趋势。

这一切,归根到底在于卢氏县用脱贫攻坚统揽全县工作大局,锻造了一支克难攻坚、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干部作风在脱贫攻坚一线淬炼,宗旨意识在服务贫困群众中强化,工作能力在攻城拔寨中锻炼提升。党的这支队伍撼起了沉睡的伏牛山,唤起了苦干实干的群众千百万,党员群众齐发力,脱贫攻坚鏖战急。

尽锐出战 脱贫一线显身手

脱贫攻坚是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卢氏县提出“全县没有与扶贫无关的单位、没有与扶贫无关的人、没有与扶贫无关的事”。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到贫困群众中去,到产业发展的田间地头去,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工地去,瞄准“全县2019年高质量脱贫摘帽、村退出、户脱贫”目标,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为了民生福祉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支持下,全县党员干部展开了只能打赢、别无退路的背水一战。

2016年初,县民政局年轻干部王涛下派到卢氏县徐家湾乡小河口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创造性地把山上的野生连翘移栽到田间地头,发展高效连翘2000多亩。之后,王涛很快被提拔为徐家湾乡副乡长,但仍然担任该村第一书记,还分管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项工作。在此后的全县连翘产业发展中,小河口村成了县里的一面旗帜。两年后,王涛又被重用到卢氏县南部重镇、也是脱贫任务大镇官坡镇担任党委副书记。

官道口镇是卢氏县的烟叶大镇,镇烟办主任王苗生大力发展烟叶生产促进脱贫增收,同时在担任大岭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长期间,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文化活动广场、引进矮化优质苹果产业,昔日地处旱塬、条件恶劣的贫困大村、信访大村旧貌换新颜,王苗生先被提拔为副镇长,一年后又进入了党委班子。

“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卢氏县注重在乡镇脱贫攻坚战场火线选将、赛场“选马”。年轻优秀的横涧乡党委书记郭军文,是公认的青年才俊,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被选拔为县扶贫办主任,并直接提拔为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随后又转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其间一直兼任县扶贫办主任。可以说,县扶贫办主任由县委常委担任,这在河南全省也不多见,郭军文果然不负众望,创造出一项项令人振奋的业绩。

2016年,在乡镇党委和人大、政府换届中,卢氏县空缺职位全部从乡镇基层提拔。县委尤其重视从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等扶贫干部中选拔干部,楚红波、朱小伟等一批优秀的第一书记被提拔为县直单位副局长或乡镇副书记,雷章有等3名村党支部书记当选为副乡(镇)长。这些同志被提拔后,仍兼任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在脱贫攻坚战中勇当排头兵。

近4年来,卢氏县委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干部330人,重用100余人,交流调整干部570余人次,脱贫攻坚一线提拔、调整干部占干部提拔、交流总人数的92%,实现尽锐出战,调出干劲闯劲。

提拔科级干部如此,推荐县级干部也是一样。脱贫攻坚以来,先后有脱贫攻坚任务重的、成效突出的朱阳关镇、东明镇、官道口镇、范里镇、横涧乡、文峪乡的党委书记推荐提拔为副县级干部,树立了鲜明的选人用人风向标,在全县形成了奋勇投身脱贫一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潜能得到激发,干劲化作实绩,果牧烟菌药菜六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大地流芳,各项建设日新月异。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文化扶贫,条条战线捷报频传。伏牛昂首蹄疾步稳,深山区贫困县焕发了生机、升腾起希望。

不忘初心 情动百姓千滴泪

卢氏县方圆4004平方公里,境内4037座山峰高耸,2400多条河流涧溪纵横,生产生活条件的恶劣和扶贫工作的艰难,几乎难以想象。当地民谣“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更是反映出居住的分散艰险,给帮扶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再苦再累难不倒卢氏县的扶贫干部,全县19645户贫困户大都居住在白云深处、深山老林,户户都有人帮扶,建立了精准详实的扶贫档案,分析致贫原因、对症拿出脱贫良策。每月第一周为进村入户帮扶周,全县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跋山涉水、进村入户,为贫困群众送政策、送温暖、送文化,顶烈日、战严寒,在崎岖的山道上,肩扛手提地为贫困群众送来粮油衣被、猪仔鸡苗等生活生产物资。白天一起劳动挥汗如雨,夜晚促膝谈心情真意切,一心一意为脱贫,贫困群众成亲人。

微信图片_20191226114327.jpg

河南省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右二)深入乡村贫困群众家中调研。牛富江 摄

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王清华不到三年时间跑遍了全县352个行政村,带头开展“昼访夜谈住村”活动,带动全县41名副县级干部1/3以上时间在乡村一线开展工作,每月在贫困村住宿不少于4天。县直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乃至普通干部职工坚持每月住村开展工作。通过与群众并肩携手参与脱贫过程,和群众面对面深入详谈发现问题、发现困难,一件件解决、一件件落实。

卢氏县提出“硬要干部脱层皮,也要脱贫摘帽高质量”。其实,卢氏县很多扶贫干部不仅仅是脱层皮,而且于夙夜在公中追求着“无我”的境界。

在河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卢氏县兴贤里小区建设中,县住建局局长谌建峰吃住工地、组织施工,连续数月难回3公里外的县城家里,创造性地采取“外搭保暖棚、内置取暖炉”的办法,“大雨搭棚、小雨不停、夜里掌灯、昼夜施工”,创出了99天完成“二期工程”44栋安置楼的建设任务。

县农牧局食用菌研究所所长王鑫华担任东明镇北苏村第一书记,在村里引进了吊袋木耳和白木耳产业项目,20多户贫困群众由此增收脱贫。2017年11月,王鑫华左腿膝盖骨折,此时又正值产业发展关键时期,他冒着风雪翻山越岭逐家逐户指导,架着拐杖奔波了3个月,促进了产业发展的顺利推进。

贫困群众基数大,情况又千差万别,为真正掌握每家每户乃至每个贫困人口具体的、动态的情况,卢氏县连续开展“大排查、大整改、补短板、强基础”活动,村村搞会审、户户大排查、人人过筛子,对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培训、公益岗位和收入、上学、医疗等70多项指标,起底问题、整改落实。2019年以来,就发现的1.1万户、11大类11万余条疑似问题,逐条、逐个研判,提出解决方案,全部限期落实到位。县里还抽调了由100余名懂政策、有经验的干部组成“脱贫攻坚核查百人团”,封闭培训一周后直接进村入户,对近200个村上万农户进行实地核查,评出乡镇序列的好中差等级,被称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推动解决问题的“啄木鸟”,进一步夯实基础、压实责任。

微信图片_201912261143271.jpg

河南省卢氏县带贫企业信念集团涧北食用菌产业园菌棒加工厂,年产菌棒3000万棒,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发展代料香菇增收脱贫。程专艺 摄

微信图片_201912261143272.jpg

卢氏县木桐乡张家村贫困群众开心地采摘丰收的香菇。聂金锋 摄

微信图片_201912261143273.jpg

在卢氏东明镇涧北村,全国单体规模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香菇菌棒厂及食用菌产业园拔地而起,建成投产。该厂投资2.5亿元,年产食用菌菌棒3000万棒,可带动3000户农户发展香菇产业脱贫增收。聂金锋 摄

微信图片_201912261143274.jpg

河南信念集团卢氏县涧北食用菌产业园菌棒厂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一角。张海军 摄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如履薄冰、严谨求实,这是卢氏县扶贫干部的作风写照。官坡镇党委书记张磊连续几年除夕夜里赶回家贴对联,春节当天又带着班子成员赶回乡里和贫困群众一起过年。县内扶贫企业信念集团董事长叶传林家在郑州,可他连续两年春节不回家,亲自上岗加班加点生产菌棒,为的是能多让贫困户从发展代料香菇产业中早日脱贫致富。

各级领导和扶贫干部爱民如子、鱼水情深。2019年18岁的范里镇脱贫“百佳模范”沈玉凤,家住卢氏、洛宁两县交界处的大山深处王窑村,自小身患膀胱外翻的罕见疾病,抑郁卧床、度日如年。2016年6月13日入村检查扶贫工作的县领导闻听此事,当即上门探望,掏出1000元钱予以慰问,第二天即联系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予以救治。沈玉凤病情复杂,河南省内医院无法治疗,县里和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护送沈玉凤乘坐飞机,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寻求全国权威泌尿外科主任徐月敏教授亲自主刀手术,又募集社会各界捐款,连续半年治疗,沈玉凤获得新生。康复后,沈玉凤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还带动几位贫困户帮工增收脱贫。沈玉凤的父亲曾激动之下不顾阻拦,磕头称谢“扶贫干部是活菩萨”。

潘河乡三岔村贫困户宋雪莲考入银川大学新能源学院,由于家穷放弃入校就读,一年之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牛富江发现后,多方奔走协调解决了宋雪莲的学籍问题,在银川大学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宋雪莲最终走进了大学校门。

一张张感动泪流的脸庞、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欢笑,淋漓尽致地折射出扶贫干部“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的理念和作风。

凝心聚力 唤起苦干千百万

脱贫攻坚带来了卢氏县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造就了成千上万贫困家庭的新希望、新生活。更重要的是,锻造了一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为民务实、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干部把能从事扶贫工作当作人生幸事,以最快的节奏、最大的干劲投身工作;精气神十足,干成事的自信、拥有成就感的自豪洋溢于身心,视野更加开阔,工作更加高效。伏牛山深处的卢氏县党员干部经过淬炼锻造,越来越敢干、能干、会干、大干、实干了。

“只要你们还是八路军,我们就还是担架队。”豫西唯一的革命老区县卢氏县横涧乡韩家山村81岁的老党员、老支书冯从斌说,“当年为革命死都不怕,现在还怕打脱贫攻坚战?”贫困群众由苦熬变苦干,山川充满希望,到处生机无限。

2017年起,卢氏县创造性地在全县9.5万户农户中开展“文明诚信家庭争创活动”,在全县形成了“争当标兵户、文明户,不当贫困户”的浓厚氛围,向上向善新风扑面。

2019年60岁的杨书春是瓦窑沟乡观沟村残疾农民,在党的扶贫政策感召和县税务局驻村干部帮扶下,他靠着单腿双拐迈出致富路。他办起养猪场、带动数户贫困户养猪脱贫;他自学成才培育食用菌菌种,带动全村近200户乡亲发展代料香菇产业。2019年5月,他还被评为全国第六届自强模范。杨书春一句“拉一把,站起来”,喊出了卢氏县数万名贫困群众的心声,成为卢氏扶贫精神的时代强音。

微信图片_20191226115306.jpg

卢氏县西城安置小区内,来自该县范里镇柏坡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杨忠信老哥俩喜迁新居,他们在串门走亲戚的时候遇到了一起。聂金锋 摄

同为瓦窑沟乡的64岁贫困户闫金秀,三次谢绝易地搬迁分房、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金融扶贫贷款扶持,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官道口镇大岭村贫困户傅玉超跑10多公里山路赶到镇政府,把市领导给的300元钱慰问金退还,带头发展苹果、中药材,义务为群众扫路,脱贫后被评为文明户;潘河乡阳坡村贫困户李武生2019年发展15万袋夏栽香菇净挣20多万元,不仅自己脱了贫,还成为致富带头人,被评为“标兵户”……行走于伏牛山间,看到的是一个个奋斗的身影,听到的是一个个奋发脱贫的励志故事。就连贫困户的“口气”也早已变了,以前说起收入愁眉苦脸,单位是“百元”,现在动辄万元豪气满怀。

干部作风如春风,八百里伏牛山脱贫攻坚春潮涌。贫困的底色逐渐隐去,呈现的是新时代的华彩!(姚胜利 张海军)

责任编辑: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