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家陈军:民乐传承,让世界感知中国底蕴
他是一个从音乐世家中走来的“太极琴侠”;
他是一个怀抱二胡迈向世界的“民乐推手”;
他的演奏别具一格,将自己全然投入在音乐间,既能柔情刺骨,又能饱满激昂;
他沉浸于东方传统智慧,更愿探索世界各国的风尚,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于演奏;
他就是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陈军。
音乐世家历练出的“太极琴侠”
“龙头蟒腹红木身,马尾竹弓线千斤。人生苦乐指间诉,银弦尽展华夏魂。”二胡是中华文明的精粹瑰宝,而陈军则与二胡有着不解之缘。他出生于音乐世家,四岁起便师从其父陈耀星学习二胡。他先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社会音乐学院民乐系以及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攻读胡琴演奏及理论作曲。
提及自己的家庭成长环境,陈军总是充满感怀。他的爷爷是1911年生人,与刘天华、阿炳所处在同一个时代,那时候二胡又叫“胡琴”。陈军的爷爷在当时称得上是一位江南丝竹民间演奏高手,不仅会演奏二胡,还能演奏琵琶和萧,可以说他的生活经历,是当时二胡表演者在民间传播的一种本源生态体现。而陈军的父亲,是建国后的第一代二胡演奏从业者,是祖国培养出来的职业传承二胡技艺的艺术家,他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背景的作品。可以说,陈军从小就可以感受到从二胡这样一个柔软的乐器中迸发出的激昂旋律,正是民族力量的体现。
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令陈军在青少年时期就崭露头角。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他所演绎的大批二胡独奏和合奏曲,多次被广播电台、电视台制成节目。他的创作和演奏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其出色的音乐天赋与成绩得到了广泛赞誉。1992年,他应香港政府音统处邀请参加香港青年中国音乐节任国际音乐评委;1997年,他应“仲夏乐韵”音乐节邀请与法国里昂交响乐队合办音乐会;2000年,他跨界主演音乐电影《刘天华》,获第十一届上海影评人奖最佳男主角;2009年他在首届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中获二胡组第一名……他是第一位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的民族器乐演奏家,并多次出国访问演出,被媒体誉为“民乐四大天王”、“胡琴上的帕格尼尼”。
人们总能领略到陈军在舞台之上耀眼演奏的一面,二胡之音,或是优美柔和,或是忧怨哀婉,或是圆润细腻,或是朦胧缠绵。他自然随性的演奏,精湛娴熟的技法,总能带给听众以心灵的享受。但很少有人能真正体会到在完美表演的背后,陈军付出了将近五十年的岁月去日复一日的练习,他说,这两根琴弦早已经融入进他的生命当中。在练习的过程里,他经历了人生的各个阶段,更加能够体会如何将中国式的传统文化融入在二胡演奏里。这种感知,似太极,于无形和有形之间,交融并进。二胡,不是一件乐器,是一种智慧。
民乐传承,将中国底蕴融汇世界风尚
月光的明亮、红梅的炽烈、雪山的纯洁、葡萄成熟时的喜悦、江水翻滚时的壮美、万马奔腾时的激情……当你聆听了陈军的演奏,便能感受到这一切的一切,无需跨越千山万水,更无需穿越时间的束缚,东方之魅力会在你的脑海中接连浮现,但另一方面,陈军的演奏绝不止于此。陈军每年都会去到世界各地演出,走近五大洲不同的观众,见识了不同人群对中国,对中国音乐,对中国民族器乐的理解和认知。对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陈军认为中国人对音乐的追求更多的会回归在智慧和“道”的层面上。在这样的一个儒释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作为音乐演奏者、创作者、表达者,我们以二胡为点,在广泛的领域中探寻,这是十分具有意义的,是一种“韵”。但这和西方的文化有所不同,西方的音乐会更加注重逻辑性、结构性、整体性。
陈军所创作的作品,正是他所感所悟的全然体现。在传统的二胡曲中,有一首广为人知的《赛马》,陈军就曾将这首极具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作品进行过全新的改编演绎。在1996年的时候,陈军就曾构思将这首作品进行改编,但当时这种想法,太过于前卫。直到2014年,陈军要和一个瑞典乐团合作,在英国举行一场音乐会。这一次,乐团就提出能否做一首中国传统乐曲《赛马》的改编,他当即答应,并且兴奋不已。对于这首作品,陈军用了近20年去揣摩,在时间的洗礼中,为它注入了新的艺术知觉,既有岁月的往复,又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缩影。那一次,在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这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世界音乐艺术殿堂里,表演大获成功,而陈军个人也终于完成了长久以来的一个期盼。能在这样一个场合,让世界的听众聆听到中国民族乐器的旋律,感知中国文化的气质与魅力,于他而言,意义深远。
如此这般经历还有很多。二胡,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乐器,但陈军是在不断的游历演奏中,切实感受到西方人是如何从对此一知半解到由衷欣赏的那个亲历者。恰如此刻,悉尼歌剧院仍珍藏着陈军与乐团演奏时的精彩照片。他正在以自身的专业跟实力,向世界推广与传播着中国民乐艺术,他希望能够将西方的艺术鉴赏标准,无限地趋近于东方,趋近于中国。
与时代浪潮共同谱写无限可能
除了演奏与创作的艺术表达跟传承探索,陈军还以独树一帜的突破性概念创立“弦可道”品牌,努力推动东方和谐智慧价值精神在全球的传播与发展 。诚然,艺术需要交流,这种交流建立在乐器与人之间,建立在演奏者与听众之间,更加建立在音乐形态与时代之间。仅仅将演出的脚步迈向世界,这就够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谈及为何有创建品牌的想法,陈军说:“我始终在思索要如何在互联网平台传播推广二胡文化,这是当今的时代趋势。艺术总归是需要年轻人去传承的,如何去贴近他们,走进他们,是我们作为专业从业者需要去考量的。”陈军从2014年开始就创立了“弦可道”品牌,希望从线下和线上双向让更多偏远地区的人群共同接触到跟北上广这种大城市同样丰富的音乐艺术资源,打破空间的限制,突破时间的局限,把他们所制作的大量精品内容,传递给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感受,去品味,去学习。
陈军说:“或许这种形式还只是个开始,但我相信,它会让更多的人去建立一种习惯。在不同平台线上传播,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尝试,这也要求我们更加快速的适应新的形式,比如新的听觉习惯、新的欣赏习惯、新的学习习惯。对于整个艺术传播方式而言,我们要做的就是配合这个时代,让这个时代留下真正属于网络传播的经典作品。”陈军认为自己找到了这样的一个社会生态群,找到了中国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再次复兴的一个基础。他相信在互联网这个年轻化的平台上,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少年、青年关注到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必将折射出一代一代的思考,未来可期。
一位出色的二胡演奏者,往往能把音乐中最好的声音、最丰富的内涵、最饱满的情感表达出来,要牵动人心、要出神入画,要让欣赏者跟着演奏者的感觉走,从而达到“人乐合一”的效果。但对于现阶段的陈军来说,显然少了几分对自身的关注,而多了几分对行业的的思索。(文/金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