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56975,.助力成渝乡村振兴 专家献计谋篇布局,.2021-07-12 09:36:02 ,.204528,.张靖雯,.middle

助力成渝乡村振兴 专家献计谋篇布局

图片1.png

7月10日,“成渝地区乡村产业协同振兴”高端智库论坛在四川省隆昌市举行。论坛由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区域协同发展智库、乡村振兴研究智库共同主办,中共隆昌市委党校承办。来自重庆市委党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38家单位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

参会专家学者围绕《川渝乡村振兴协同研究的方向、路径探讨》《成渝地区高位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选择》《智慧农业与乡村振兴》《乡村大变局下的乡村开放协同发展》等话题,聚焦成渝地区乡村产业协同振兴,分享了智慧农业、数字技术等农业发展的前沿现状,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成渝两地落实见效各抒己见。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乡村振兴不是一个纯经济学的问题,要以讲政治、算大帐的高度来认识与把握乡村振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研究四处处长白鹏远表示,在川渝乡村振兴协同研究的方向、路径探讨方面要有田野调查的实践精神,搜集第一手数据。在思考怎样做到可持续发展时,首先要做到协同发展权、责、利的明晰;分析协作效果,不只是盯着物质和经济层面。要有长时间的维度观察,在观察中进行辨别,不要过早下结论,要善于小切口,避免宏观性的一般描述。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贾晋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正在谱写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城乡大变局下的乡村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四川因不同的地理地貌,形成各有特色的片区。他建议,每个片区要有不同的乡村发展的路径,要进行以村为单元的乡村类型的再划分。一类是以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生态的城乡融合型乡村;第二类是保障粮食、农产品生产为主的生产保障型乡村,第三类是文化旅游类乡村,第四类则是撤乡并镇后形成的中心村落,可以归结为聚集发展类乡村,第五类是需要让人退出的乡村,集中追求生态价值转换。四川要将区域特色做得更加鲜明,贾晋说:“四川的农村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应当积极探索农村改革的实践路径,这对中西部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四川省委党校区域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贾舒表示“品牌兴则产业兴”,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是打造富民产业、促进产业兴旺的抓手。政府在推动品牌化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政府引导切不可将主观意愿来替代几千年长期形成的一些种植习惯。“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中国很多地方通过家庭农场联盟来实现乡村适度规模化经营。第二,用尽可能少的几个指标来形成相对大的共识,形成地方标准,同一性有了,品牌化才能更好的得以发挥。政府的引导应该是由下往上,将基层经验、基层诉求汇总形成相应政策。同时要通过农村的改革,特别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让农民跟市场经济衔接起来,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构筑起现代农业产业全产业链。

贾舒形象地比喻,“农业全产业链条是一个‘微笑曲线’”,附加值高的前端主要是生物育种、生物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的研发,后续阶段是附加值较高的品牌销售等,而中间的种植环节,是附加值比较低的。当前的特色农产品发展恰恰是处在附加值较低的中间环节,只有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附加值,才能真正贯通整个农业全产业链条的“微笑曲线”。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任务。四川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副主任、副教授袁威认为光靠农村难以实现乡村振兴,光靠农民自身难以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多方汇力,共同参与。壮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要求,其关键在于要根据本村实际探索发展模式,要以长远眼光协调各方利益。袁威认为,“乡村产业发展要平衡好市场和政府,引入社会资本不是靠他们来做慈善,而是带动大家共同努力,久久为功”,乡村面貌不断改善,乡村振兴才能达到长效性的、可持续的状态。袁威说,“我们只有通过党建引领,真正构建集体、农户、业主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利益连接机制,才能够真正帮助农民增收,真正激活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动性与积极性,推动乡村长效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论坛指出,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川渝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已经签署了《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会展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集聚,带动沿线、沿江、沿界农业协同发展,川渝两地乡村振兴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邓岚)

责任编辑:张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