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美食集锦 惊爆你的味觉神经!
每位来新加坡旅游的人,都会寻找新加坡著名的小吃,里面有源自海南的鸡肉饭,有来自印度的飞饼……虽是小吃,每一种都可谓是匠心独运的菜品,鲜美的味道,直冲入鼻的香味,会惊爆你的味觉神经。如果没有吃过这些小吃,新加坡之行就不算完满了。小编给大家盘点了最著名的新加坡美食,来了新加坡,千万不能错过!
肉骨茶
去过新加坡的人都知道,到了新加坡一定要吃一次肉骨茶,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在这里无不饱享一次口福。肉骨茶,就是边吃排骨边饮茶。肉骨是选用上等的包着厚厚瘦肉的新鲜猪排骨,然后加上各种佐料,有的还加进各种滋补身体的药材,炖得烂烂的。
咖喱鱼头
咖哩鱼头是最具新加坡风味的美食代表之一,是另一道本土自创的佳肴。先由本地的印度人开创,煮给爱吃
咖喱鱼头的华人吃;渐渐的,马来人和印度人也开始爱上这道菜肴,并自创不同的式样,咖哩鱼头的名声便开始广为传播。
海南鸡饭
海南鸡饭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点,属于海南菜。20世纪初期,随着移民潮,这个菜式传至东南亚,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泰国等地发扬光大。
咖椰烤面包
咖椰烤面包是新加坡人的喜爱的早餐和点心。咖椰酱是由椰子,鸡蛋、糖和班兰叶所制成, 连同碳烤土司或者面包一起吃,香甜酥脆。如果不敢尝试半生熟的鸡蛋的朋友,可以搅拌胡椒和酱油到鸡蛋里面去,用土司或者面包蘸着吃。
印度煎饼
在印度与新加坡,印度煎饼也被称 "布拉塔"(prata)煎饼。印度煎饼与布拉塔煎饼的形状都是一样的,而布拉塔煎饼也保存了印度煎饼的特色:圆形。
酿豆腐
新加坡著名小吃酿豆腐,其实和豆腐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之前不了解的人,还真会以为就是吃豆腐。酿豆腐制作技法独到,它的亮点完全就在汤上,衡量酿豆腐做得好坏与否,就是看汤做的地不地道。
炒粿条
新加坡大多数美食中心都有炒粿条的小摊,如麦士威路熟食中心等,它也是公主露台餐厅的招牌名菜。选择鸟蛤或是虾肉搭配一份冒着热气的炒粿条,尽情享受这道丰盛的美味吧。如果您将前往祖卡酒吧享受夜生活,不妨先去附近的锡安路熟食中心(无需寻找店标,大排长龙的顾客就是最好的地标),到一家极受欢迎的摊档去享受一顿美味的炒粿条吧。
水粿
水粿是一道非常传统的民间小吃,也是许多新加坡人早餐的首选,以米粉和水制成,简简单单,连基本调味都没有。
炒萝卜糕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菜头粿”通常以炒萝卜糕的方法为主。
印度飞饼
印度飞饼也叫印度抛饼,是众多新加坡人早餐与夜宵的最爱。飞饼的一大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独一无二的制作工艺。厨师就像是变戏法一样,他们用娴熟的手法把准备好的面捏搓成一个富有弹性的小面团,然后有节律地进行旋转式抛掷,就能变幻成一张薄薄的圆饼,放入小平锅中略微加热,小平锅的旁边是一个简易的小炉子,没有了锅子的屏障,淡蓝色的火焰在空气中愉快地舞蹈。当小平锅中的饼有点膨胀起来的时候,厨师小心地用手把它拎起来,迅速的扔到个炉子上去,饼被火这么一烤,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悬在了蓝色的火焰之上,很快地,厨师就把它取出来放在盘中,不到三分钟的时间一张新鲜出炉的飞饼就飞到了食客的面前。
咖哩卜
咖哩卜是地道的新加坡美食,是搭配热茶的点心佳选,随着时间的演变也慢慢发生了变化。马来同胞制作的咖哩卜体形较小,一般以咖哩马铃薯或沙丁鱼为陷,华人制作的较大,除了咖哩马铃薯和鸡肉,有的还加入水煮蛋。
辣椒螃蟹
新加坡最著名的菜属辣椒螃蟹,这道菜是新加坡的国菜,也可称之为国宝。辣椒螃蟹其实并不是很辣,味道酸甜,甜中带辣,螃蟹更是保留了鲜嫩的特点。跟国内的香辣蟹比较没有香辣蟹鲜香麻辣,但是却因为保留的螃蟹的原汁原味而略胜一筹。
椰浆咖喱牛肉
椰浆咖喱牛肉原本只在庆典场合食用,如回教开斋节或宴席上,但现在已是随时可见。这道菜一般不单独食用,可以搭配不同的巴东餐享用。如烤鱼、炸鸡、咖喱菜,再加上米饭、米饺或竹筒饭。
在古老的甘榜格南区,坎大哈街巴东段坐落着不少巴东餐馆,香嫩的咖喱牛肉远近闻名。其中就包括 Sabar Menanti 和 Warong Nasi Pariaman 两家新加坡最火爆的餐厅。其它供应正宗椰浆咖喱牛肉的餐厅还包括 Garuda Padang 和 The Rice Table,两家餐厅都位于乌节路,不过其布景较现代化。
黑果鸡
土生华人的经典美食尽管已经传承了几代人,但是只在近几年,经过众多活动的宣传后,土生华人(也俗称海峡华人)食品和文化才得到了大力弘扬。而黑果鸡(Ayam Buah Keluak)则是这种东南亚饮食文化的基石之一。
福建炒虾面
福建炒虾面是新加坡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简称炒虾面。
炒虾面由战后中国南部的福建水手发明。每当工厂下班,他们便会聚集在梧槽路(Rocher Road)上用煤炉煎炒面厂里多余的面条。
新加坡司令
新加坡司令一款著名的鸡尾酒。发明者为 Ngiam Tong Boon(严崇文)于1915年间担任新加坡莱佛士酒店 Long Bar 酒吧的酒保时调配的。配方几经变更,目前版本的配方相信是由严的侄子改良定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