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31962,.轻喜剧《钱在路上跑》首映 本土电影走在商业化的路上,.2014-09-25 17:35:02 ,.3139,.,.middle

轻喜剧《钱在路上跑》首映 本土电影走在商业化的路上

电影海报(天影厂提供)

轻喜剧《钱在路上跑》首映,主创接受本网专访

本土电影走在商业化的路上

新疆网讯(实习记者杨梦瑶) 三位进城务工的农民,在施工现场偶然发现一箱深埋地下已久的旧钱币,“一夜暴富”的梦想瞬间点燃,却由此引发一系列啼笑皆非的遭际。这是本土轻喜剧题材电影《钱在路上跑》里的情节。

9月23日下午,影片《钱在路上跑》首映式在新疆艺术剧院举行。首映式间歇,记者专访了本片出品人、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导演阿尔斯郎·阿不都克里木。两位主创分别从本片向商业化试水,轻喜剧题材迈进两方面,予以解读和诠释。

本土首部轻喜剧题材电影

“这是新疆近30年来出品的首部轻喜剧电影作品。”首映式开始前,在观众席首排就坐的本片导演阿尔斯郎·阿不都克里木(以下简称“阿尔斯郎”)对记者说。

事实上,在7年前,阿尔斯郎就写成了《钱在路上跑》的剧本,此剧本多次在天山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天影厂”)创作会上提起。当时主创人员顾虑收支难平衡、担忧投资无回报,便将此事搁置。

2012年,转机到来。在当年8月召开的全国农村电影工作会议上,高黄刚提出拍摄这个轻喜剧题材电影的设想,得到蔡赴朝(时任广电总局局长)和童刚(时任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的首肯,并给予本片部分拍摄资金支持。

之后,剧本修改提上日程。阿尔斯郎回忆,他最初将男主角设定为两人,如此发展的情节具有局限性,故修改时,将男主角设置为三人,以增加剧情冲突和观念分歧。

结合如今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攀升,阿尔斯郎又将他们的身份从农民更改为农民工。

至2013年9月,剧本已完善。2013年9月28日开机,50多天时间,剧组辗转于乌鲁木齐、库车、轮台、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拍摄,这部投资1000万的轻喜剧类型电影终于在11月底正式封镜。

片中三位男主角,克里木、阿里木和赛里木各具特色。

“男一号”克里木由拥有“新疆赵本山”美誉的天影厂演员阿不都克里木·阿不力孜饰演;阿里木由自治区广电局少数民族译制中心的一位导演饰演;新疆杂技团的杂技演员买买提江·肉孜,饰演赛里木。据悉,买买提江·肉孜擅长舞蹈、走钢丝,为充分表现他的特长和潜能,导演专程为其在戏中增添了酷跑、跳跃等动作戏份。

谈到《钱在路上跑》和“主旋律电影”的关系,阿尔斯郎坦言,主旋律是个范围较广的定义。主人公做了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或传达出主流价值观,他认为就是主旋律。

“作为本片编剧之一,我也有自己的创作初衷。”阿尔斯郎表示,“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快,人们过于注重物质,而淡漠了亲情、友情和爱情。这部剧本就是对过度追求金钱和物质提出批判和质疑,同时弘扬亲情、友情、爱情,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受访时,阿尔斯郎还介绍了本片的创新之处。“将卡通和动漫成分融入进去,这在新疆电影史上还是首次。观众可在片头看到动漫绘制的新疆风情民俗,正片中还有6处和情节呼应的卡通场景。”

阿尔斯郎说,考虑到电影观众多为“80后”“90后”,这类人群多偏爱卡通和动漫,因而加入卡通动漫的点缀。此外,采用航拍展现大漠胡杨之壮美,采用特效展现沙尘风暴之激烈,均为本片增添视觉亮色。

《钱在路上跑》拥有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三种语言版本。其中,同期声为维吾尔语录制,后期汉语配音在北京完成。导演坦言,从语言诙谐角度来说,维吾尔语喜剧效果明显,翻译成汉语,虽有逊色,但仍不减“笑果”。

首映式结束后,观众各抒已见。程樾说,一箱旧钱币,不仅没让主人公们成为“暴发户”,还给他们带来一连串离奇甚至危险的经历。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有深度。“如果自己无意间发现‘飞来横财’,该如何处理和面对值得思考。”

“这是新疆电影首次向市场和商业运作探寻的影片,希望得到本土观众的支持。”阿尔斯郎说。

向商业化和市场化迈进

“新疆电影若想发展,必须走类型化道路。我们调研了观影市场,用这个片子试水。”天影厂厂长高黄刚开门见山。

高黄刚介绍,多年来,我国电影出品一直被划分为三大类:主旋律影片,艺术影片和娱乐影片。

细数天影厂近些年的电影作品,不论是《风雪狼道》《买买提的2008》《乌鲁木齐的天空》还是《真爱》,皆与主旋律相关。

电影类型化道路,即是将电影当做一种商业消费品,以使用价值为坐标,按照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来满足不同受众的消费需要。类型化电影需体现出其商业特性和娱乐特征。

“若我们还继续打造单一的主旋律影片,电影的样式、载体、内容都会受到局限。这样会对新疆电影的发展产生制约。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探索,找到适合进入市场的路径。”高黄刚告诉记者,2013年年初,他集合天影厂众主创,就如何突破本土电影瓶颈,展开讨论。讨论结果一致指向少数民族方言这个突破口上。“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的诙谐幽默,是内地不具备的。我们打算拍一部诙谐幽默的轻喜剧题材电影,让观众接受和喜爱。”

高黄刚坦言,在电影众多题材中,难度最大的是喜剧。“首先要让观众持续发笑,如果观众仅在电影的某个节点笑,当然达不到预期。之前,我们邀请少数民族专家、学者、观众在厂里观片。当时我站在观片室门口,观众可谓三分钟一小笑。”

由于《钱在路上跑》采用维吾尔语同期声录制,因而翻译成汉语配音后,语言艺术上的幽默多少会产生些许损耗。

高黄刚介绍了本片维吾尔语版放映后的反响。“从目前票房来看,仅皇城影院一家的票房收入,一天就可达至七八千元。这个票房在本土来看,实属乐观。”

此外,在演员选取上,采用本土明星阵容,也算是主创们试水商业化道路的一个尝试。

高黄刚认为,《钱在路上跑》和天影厂以往作品相比,走上类型化道路、选取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语言增添幽默元素加上本土明星饰演,这三方面的结合,使得新疆电影的商业化道路已然拥有了发展的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钱在路上跑》与电影《真爱》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重点推介影片”。据悉,《钱在路上跑》汉语版,将于近日在乌鲁木齐各大影院全线上映。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