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76133,.【育儿】德国露营幼儿园,告别“直升机家长”,.2016-07-08 11:16:39 ,.204243,.郭文锦、海外编辑部,.middle

【育儿】德国露营幼儿园,告别“直升机家长”

海外网7月8日电 据开元网报道,《华尔街日报》近期报道了一篇题目叫做《German kindergarten campouts test helocoper-parents》(德国的露营幼儿园——直升机家长的检验符)文章,引起不小的反响。所谓的“直升机家长”,就是指“过度关注、过度控制、过度保护、过度要求完美”的家长。

其中的“露营幼儿园”的概念引人深思。作为发明了“幼儿园”理念的国家,德国在“幼儿园可以是怎样办”这个话题上,做了很多创新性的尝试。他们的办学模式照搬到中国,也许会面临水土不服的情况,但有些理念,还是很值得我们中国的家长思考。

言归正传,在了解“露营幼儿园”之前,请先思考几个问题:

你支持三四岁的孩子点火、玩刀、爬树吗?

你允许幼儿园的孩子在只有一两名老师带领的情况下,(尤其在零度以下大雪天)去森林露营3天吗?

孩子露营时想爸爸妈妈,老师却不让打电话,你会生气着急吗?

你对于三岁孩子学习织毛衣怎么看?

孩子幼儿园不学写字读书,你沉得住气吗?

幼儿园孩子自己走回家,你放心吗?

……

看到这儿,也许你已经开始在心里说“Oh my god”了。其实不光是中国家长,就连我们一向认为“给孩子充分自由和爱”的美国家长,在移民德国后将孩子送入当地幼儿园时,也表示十分震惊。

德国幼儿园真的有这么“奇葩”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露营幼儿园 随时危险的自由探索

所谓的“露营幼儿园”,即3-6岁的幼儿园孩子,每年有1-2次要和老师去丛林露营几天,不得有家长跟随,且孩子们需要一切自理,即自己搭帐篷、自己穿衣服、自己生火做饭,老师只负责安全,其余都不会插手帮忙。

带幼儿园孩子露营的传统,起源发展于德国,德语将这类活动叫做Kitafahrten。现在德国全国有1000多所这样的幼儿园。露营幼儿园的理念十分受日本家长推崇,然而,它却让无数美国的“直升机家长”抓狂。

因为他们和我们中国家长一样,对孩子的安全问题极度敏感,而且异常担心自己的放手会让孩子遇到危险,恨不得时时刻刻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上盯着。

就连自己带孩子在外面玩,都要提高警惕谨防人贩子,更别说让一群三四岁的孩子进入丛林自己生活几天,哪怕两个老师都觉得甚不放心。所以《华尔街日报》就发文戏称:露营幼儿园是“直升机家长”的检验符。

究竟是为什么,这样的幼儿园能让日本家长爱得要命,又让美国家长惊得抓狂呢?

当我们的孩子(还有美国孩子)在幼儿园学习阅读写字的时候,德国的同龄小伙伴却在没有父母陪同的情况下,跟着老师去丛林野营,在草地上过几夜。

他们的露营内容就是野外生存、自由探索,他们可以在森林里玩任何想玩的东西,爬树、玩泥巴、围观小动物都可以。他们也不会带着书本和纸笔,更不会写“游后感”。而且在德国,孩子到了6岁才会开始学习阅读和写字。

每个孩子需要家长为其配备一把瑞士军刀,因为他们要学习用刀削树枝。而且,他们还要在森林中生火取暖,并自己在篝火上烤肉。看到这里,我想有些家长的内心又震惊了。让三四岁的孩子玩刀玩火,这真的可以吗?老师会在旁边监督吗?

事实上,露营全程,除非遇到孩子自己搞不定的事,在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老师是不会出手帮忙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让孩子充分暴露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他们才有接近困难和危险的机会,从而可以学习到生活经验。

因为,真实的亲身体验,要比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说提醒有效得多。即使在冬天最冷的时候,露营也会照常进行。孩子们在下了雪的森林中,待在户外的时间也远比在室内多。他们在雪中嬉戏,或坐在木头上唱歌聊天,如果雪下得很大,他们还会齐心协力造个冰屋。实在难以想象,一群6岁以下的孩子,是怎样在寒冷的森林里搭出一间冰屋的。

并非德国的孩子天生体质强健不怕冷,因为他们的父母从小就习惯了风雨无阻的露营,他们知道该怎样穿最合适。家长们会提前给孩子准备足够保暖的衣物,所以孩子们常常在零度左右还在森林中玩耍,即使山里大风让体感温度更低,他们似乎也感觉不到冷。

森林的每棵树,孩子们都可以任意去爬,只要别高到老师都爬不上去,爬多高都没有关系。因为毕竟还是小孩子,能爬得上去不一定就能爬得下来,这种时候还是需要老师帮忙。

也许你会担心,这么小的孩子就让他们舞刀弄棒、玩火爬树的,难道不会伤到自己吗?

其实,在这方面有历史传统的德国人早就知道:

当孩子们被给予充分自由时,他们反而会倍加小心,因为他们必须相信自己能做到,也明白只能靠自己。

而事实也被证明是如此,自从德国幼儿园有了露营传统开始,几乎就没有重大的安全事故发生。

有的孩子刚刚到两岁,就穿着纸尿裤开始在森林里爬树、奔跑,在泥地打滚。他们早就熟悉了大自然,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着如何在大自然安全地自由探索。

没有父母在身边,老师又不轻易帮忙。如果遇到孩子们实在无法自己搞定的事情,该怎么办呢?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也是他们从很小就习得的道理。

有不会穿衣服的孩子,小伙伴们就帮他穿;

做饭的时候搬不动木头,大家一起搬就搞定了;

有的孩子想妈妈了,其他孩子就会围在一起安慰他,一会儿也就好了。

因为这些孩子他们老早就被灌输了"照顾自己、帮助他人”的思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首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做不到,就找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而不是第一时间求助大人。

2.日本家长爱得要死 美国家长却担心得要命

“让幼儿园孩子露营”的理念,最早来源于19世纪,提出者也是“幼儿园”概念的发明者——德国教育家Friedrich Fröbel先生。

他认为:孩子就应该无拘无束地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他们在户外可以学到的生活经验,远远要比书本中多。

这种理念已经风靡欧洲,在日本、韩国也非常受欢迎,日本已经有了100多所定期举办露营活动的幼儿园。

之所以在日本如此受欢迎,是因为日本具有严格、谨慎的文化传统,而且科技的进步虽然便利了生活,但也让人们远离了大自然。在“露营幼儿园”释放孩子的天性,恰好可以让孩子从小逃脱严谨文化的束缚,有了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美国却很少有这样的露营幼儿园,因为美国社会很强调儿童安全,他们总觉得孩子的周围全是恋童癖或人贩子,所以要尽可能保护孩子的户外活动安全。

政府也是如此,制定了很多严格细致的法律,保护儿童安全。如果家长让孩子自己在外面玩,或者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就会面临法律的指控。家长可能要去坐牢,孩子要交给社会保障部门代管。

因此尽管露营幼儿园在欧洲和日韩很流行,美国仍处于观望状态。

3.家长担心孩子安全 老师有办法

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对家长的要求只有一个——放宽心、放开手。

露营幼儿园的院长认为,现在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很没有信心,他们认为孩子永远都需要家长的帮助,所以为了保护孩子安全,父母就尽最大可能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

事实上,孩子的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即使在陌生的环境下,孩子们也能将自己照顾得很好,而且他们互相帮助的能力也很惊人,这些看起来小小的孩子,总是能完成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然,并非所有德国父母都赞成送幼小的孩子去野营。尤其是德国的新移民,当得知3岁的孩子要去森林住几天时,都会被吓一跳。纽约有很多典型的“直升机家长”,因此经常有刚刚纽约落户德国的移民家长,被幼儿园的露营传统震得不轻。

但当他们让孩子做过几次尝试后,会渐渐发现,比起在阳光充足的楼房学习,幼小的孩子们更喜欢在森林和湖边尽情玩耍,也能在这过程中习得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还会在互相帮助的同时,增进同学友谊、学习社交技能。更重要的事,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首先想办法自己解决,而不是喊爸爸妈妈来帮忙。

刚刚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们,可能需要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经历一段比较痛苦的适应过程。

想家的孩子会在晚上抱在一起哭,而这时他们的老师会负责安抚。他们会给孩子一些小零食,或者带孩子参加喂猪、喂鸡等有趣的活动,来让孩子暂时忘掉难过。如果小的孩子哭了,大孩子也会给予拥抱和抚慰,帮助小伙伴处理想家的情绪。但即便如此,老师也不会给家长打电话汇报情况,因为除了让家长担心,毫无任何作用。而且这与露营的目标相悖,而且永远无法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4.德国幼儿园 还有哪些奇妙的地方?

责任编辑:郭文锦、海外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