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外事工作的新指引

海外网-中国论坛网 05-16 11:05:48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的前身是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中央外事小组”)。1981年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对外政策问题。中央外事小组主要任务是讨论有关外事方面的大政方针,协调有关部门外事工作方面的问题。

2018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这标志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根据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加强党中央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责,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负责相关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四个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分别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升格后的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将有哪些职能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认为,中央外事小组升格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之后,人员、编制都会进一步增加、扩大和固定。以前外事小组受人员编制限制,职能偏于虚化。随着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阔步前进,中央各职能部门、地方外事工作事务的日益增多,充实外委会的规格和职能大势所趋。

升格后的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其职责是什么?

“第一,从宏观、战略的顶层,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谋划全面外交布局、方略;第二,全面统筹党政军各外事职能部门以及各部门涉外工作,包括外交部、中联部、国防部、商务部、援外署等等;第三,指导各职能部门、各地方的外事工作;以及监督落实各部门、各地方执行中央外交工作的情况。”钱峰进一步解读。

另据《学习时报》此前刊文介绍,相比于中央外事小组,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的职能范围更广、机构设置更规范、参与成员更多元、统筹协调更有力、决策议事权威性更高,有利于完善党对重大工作的科学领导和决策,形成有效管理和执行的体制机制,加强党中央对地方和部门工作的指导。同时,将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工作的四个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既满足了中国治国理政的实际需要,也符合世界各国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运行的普遍规律。

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在对外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

“做好新形势下外事工作,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要发挥决策议事协调作用,推动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外事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提供有力指导。要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能力,推进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外事工作队伍建设,抓好重点工作的推进、检查、督办,确保党中央对外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

同时,习近平还强调了地方外事工作在对外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地方外事工作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对外交往合作、促进地方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在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下,统筹做好地方外事工作,从全局高度集中调度、合理配置各地资源,有目标、有步骤推进相关工作。”(中国论坛网 谭峰、刘思悦)

(综合新华网、学习时报、澎湃新闻、“政知见”微信公众号等报道)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ribune.cn)。